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天有个读者让我考虑写一下,目前在一些穿越文中存在的厚此薄彼的现象,我就简单写一下,其实这也是现在抖音评论、网文小说中常见的现象)
很多小说作者为了突出自己喜欢的王侯将相,往往大肆笔墨,极力推崇,反而对其他的人物,有种天然的偏见,甚至刻意去贬低。这就有点情绪化,也容易引起许多读者之间的争执。
事实上,任何时代的王侯将相能够成功,除了幸运之外,既有各自时代的客观条件,也有他们本身的能力。他们所做的事情,无所谓对与错、是与非,只是对于他们当时当下最好的选择。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华夏二千多年的政治基础;汉武帝雄才伟略,让“汉”字成为一个民族的骄傲;唐太宗万国来朝,让贞观之治、盛唐之名,响彻亚洲,流传后世。他们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推动者,没有必要对立起来。
我们遗憾他们没有在一个时代,分出高下。我们也要幸运他们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引领中国。这些人都是华夏二千多年来不可磨灭的贡献者。理性看待每个历史阶段,客观评价每位王侯将相,这是作者应有的尊重,既是尊重历史,也是尊重读者。
在看历史的过程中,许多人会不自觉地陷入一种思维误区:非得把两个或多个历史人物拉出来比一比,分个胜负,搞个排行榜,然后情绪上附加各种“谁才是千古一帝”“谁才最可惜”“谁才配拥有盛世”的判断。
这种思维方式说白了就是把历史当综艺节目看。谁场面大、出镜多、剧本牛,就给谁喝彩,谁不合胃口就直接打入冷宫,贬到尘埃。
可历史不是竞技场,不是投票选帝王的真人秀。它是一个连续、复杂、多变量互动的社会发展过程。王侯将相们所做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征战、每一条法令,都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在特定环境、时代背景、资源条件下的理性选择。他们的成功不只是“厉害”,而是“适配”。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不会陷入简单粗暴的“谁更强”争论中了。
每一个王者的背后,都有一整个时代的推力。很多小说、影视剧为了塑造人物,喜欢把某位皇帝写得无所不能,似乎只要他一上位,其他人都成了陪衬。但真实历史并不是这样。一个时代的成就,从来都不只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组合结果。
秦始皇的成功背后,是商鞅变法百年酝酿出的法治基础,是战国末期各国疲敝、齐楚不振、六国互相掣肘的国际格局,是李斯、王翦、蒙恬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的合力推动。他不是“一个人统一天下”,而是“一个系统终结战国”。
汉武帝纵横捭阖,开疆拓土,但如果没有他之前文景之治打下的经济、人口、财政基础,单靠“雄心壮志”,他恐怕也打不出大汉帝国的气派。
所以,抬高某个人的时候,也要看清他背后的“地板”:不是他一个人站得高,而是他脚下垫得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