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现在各个地方的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只要是人才,来了就给钱给户口。大家不要低估户口的力量。城市的最终没落是以什么为定性?
没错,就是没人。有人就有劳动力,有人就有生产力,有人就有消费,有人就有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古代户籍那么重要的原因。
因为人与户籍绑定,而人又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税收主体,换句话说,就是被压榨的工具。如果随便跳动,那很多地方就乱了。
现代人对“户口”的理解就是身份证号和住址,但在古代,“户籍”不仅仅是登记住址,它是国家财政、兵役、徭役、田赋制度的根本依据,是你这个人能不能“存在于国家机器中的身份确认”。
以唐朝为例,每年定期造“黄册”(户籍册),一旦登记,就要承担田赋、徭役、兵役等义务;而清代《鱼鳞册》《丁册》《地册》详细记载每家的人口、土地、牲畜、房屋、税额。
你要是户籍不存在,那你就等于没有法律身份,不能分地,不能租地,不能参军,不受法律保护。你要是户籍不对,那国家就会认为你逃了税、逃了差事、藏了劳力,会严惩。
在很多小说中,穿越者说搬就搬,从乡下进城,从一个州县跑到另一个州县,一路如履平地。但现实是——户籍制度高度限制人口流动,搬家必须经过严格的“户口迁调手续”。
以隋唐至宋朝为例,迁徙需持有“官文”,也就是由乡里开具的证明,提交到县衙批准,报州府备案。未经批准私自外迁者,叫“脱籍逃户”,抓到后立即充军或加杖。
尤其对良人、军户、匠户、乐户、贱籍人来说,迁徙等于“越法”,牵涉的甚至是职业世袭问题。比如你若是铁匠家庭出生,就不能“辞职”,你从江西搬到福建,不管是不是自愿,那就是“私逃户”,地方官要抓你回去。
户籍是国家赋税系统的“起点”,不能轻动。古代国家的税收来源,主要依赖“户籍”和“土地册”。一个县征多少税,不是靠实际田地丈量,而是靠“黄册”上你家有几口人、几亩地来算的。
换句话说,户籍就是纳税凭证,一旦你消失,国家的税收就落空了。所以国家最怕的是“人籍分离”,也就是人跑了,户口留着,这就意味着:
丁税没人交,
徭役没人出,
国家承担财政损失。
明代户籍制度严密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人跑了,整个“保甲制”体系会连坐。五户为一保,十保为一甲,一户脱籍,其余九户一并被罚。村里甚至会自发“守户查逃”,防止人口流动影响赋役。
穿越小说常写“脱籍流民”,实际中“脱籍”是个重罪。你从A县偷偷跑到B县生活,没登记户籍,叫“逃籍”。逃籍者不仅自己受罚,还可能导致收容你的人遭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