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代榷茶,每斤茶叶的税负高达三成以上,运到边境再加关税、互市费,商人到手的净利所剩无几。明清海商,即使合法出口,每船货物除去关税、捐输、贿赂,赚的微薄得很。
而且贸易利润还得冒极大风险——风浪、劫匪、官兵、海盗,每一样都可能让一船丝茶血本无归。
不止是货物,连织造丝绸的技术也受到严防死守。
汉代到唐代,私自将丝绸机具、工匠、图样传出境外者,都是死罪。史书上记载,唐代一度因吐蕃、回鹘觊觎中原织造技术,边关加强巡查,严防技术外泄。
宋元时期,丝绸生产由官府专营,民间大作坊也需登记在册。明清时江南织造局、苏州织造局直接受皇帝管辖,织造档案严格保密。
所以,幻想自己搞个织坊出口国外,一来工艺难求,二来就是死罪。
茶叶不仅是商品,还是军需物资。宋代以来,西北防线的马匹几乎全靠茶叶换取。
茶马互市严格控制茶叶流向,每年茶引限定数额,任何超额私茶都被视作扰乱边防之举。朝廷担心私茶流入敌手,反过来换回劣马、扰乱军政。
因此,茶马使司、互市监司沿边设卡,茶叶出口一查到底。私茶贩子若被抓,往往先杖后流,重则弃市示众。
丝绸茶叶出口,还关系到大国博弈。
唐代输出丝绸,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要用丝绸换取盟友支持,稳住西域诸国。宋元茶叶更是边防经济链的一环,用茶换马,用马保疆。
明代郑和下西洋,所带礼品主要就是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东西不是随便能卖,而是代表天朝上国的体面。商人私下贩运,就等于削弱朝廷手里握着的外交筹码。
所以,私运被抓,往往被指为“通番通虏”,重罪处置。
古代海贸风险极高。合法的市舶司贸易,手续繁复、费用高昂,还要防御海盗、风暴。私运商人更是九死一生。
明代广东沿海曾记录:十船私商出海,能有一船活着回来就算幸运。大量商人死于海盗劫掠、海禁缉捕、风浪覆舟。
更何况,合法贸易都被严限在特定口岸和特定品种。一个没背景、没许可证的穿越者,想靠丝绸茶叶发大财?现实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