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痉湿暍第二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抟,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
【按语】“痉病也”之后的各句话,与上文的文意不连贯。而后文“为欲解,脉如故”等语句,与这些话文意连贯,所以“痉病也”之后的这些句子应该划分到后面那条内容里。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
【按语】“反恶寒”中的“反”字,是多余的文字。研读痉病相关的条文就能明白,本来就应当恶寒,所以这个“反”字应该删掉。
若发其汗者,寒湿相抟,其表益虚,即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按语】“暴腹胀大者”这五个字,属于多余的文字,应当删去。
疟病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沉)紧者下之瘥,弦迟者可温之,弦(浮)紧者,可发汗针灸也,弦「浮」(滑)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按语】“弦小紧者”中的“小”字,应当是“沉”字,这样才具备可以用攻下之法的医理。“弦紧者”,应当是“弦浮紧”,如此便有能够用发汗之法的依据。“弦浮大者”,应当是“弦滑大”,才有可以用涌吐之法的道理。而且这样修改补充后,也不会遗漏原文“疟脉自弦”所表达的含义,所以应当对这些文字进行改正和补充。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肌肉。
【按语】这里讲的是瘅疟,相关文字有脱漏简略之处,《内经》中对此已有详细阐述,所以在此不再另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