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金匮要略》这本书,由于年代久远,存在不少缺漏和错误,和《伤寒论》的情况类似。比如其中“漀饦”的“漀”字,以及“缓中补虚用大黄?虫丸主之”这类表述,都不能当作规范的内容。于是对其进行仔细考量,采用了诸如改易、移动、删除、补充等方式进行修订。至于存疑的二十八条内容,全部仿照《伤寒论》的顺序进行编排。
脏腑经络先后第一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腹)中病。
【按语】此处提到“头中病”里的“头”字,应当是“腹”字。因为经典着作中从来没有“头中病”这样的表述,而且从上下文的文义来看也不连贯,所以应当把“头”字改成“腹”字。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远);在下焦者,其吸「(远」促),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按语】这里所说“吸促”的“促”字,应该是“远”字;而“吸远”的“远”字,应该是“促”字。这样改动后才符合病症的含义,应当对这两个字进行调换。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血」(厥)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按语】“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抟”这十八个字,文辞条理不通顺,属于多出来的文字,应当删去。“血气入脏”中的“血”字,应当是“厥”字,这样才与“卒厥”的病症相契合,应当加以改正。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欬,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漀)饦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按语】在字典中没有“?”这个字,此处应当是“漀”字。“漀”读音为“倾”,意思是侧水。后面积聚门中,“?气”的“?”字,同样也是用错了。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按语】关于这一条的注释,在《伤寒论·太阴篇》里已有详尽说明,所以在此不再重复解释。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小便不利,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按语】在“如渴者”之后,应当有“小便不利”这四个字,必定是在流传过程中有所遗失,应当补上这四个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