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深冬的天工院笼罩在铅灰色云层之下,寒风如利箭般呼啸着掠过飞檐,将院内积雪卷起又抛下,在青石板上划出细碎的冰痕。林璃裹紧玄色貂裘,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刻满齿轮纹的玉牌,望着藏书阁斑驳木门后堆积如山的泛黄书卷、羊皮图纸,以及墙角用西洋铜架固定的星盘模型,心头泛起阵阵灼痛。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既有工部匠人们世代相传的锻造密录,也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临终前赠予的机械图谱,更夹杂着江南水寨匠人绘制的蒸汽船草图 —— 此刻却如飘零落叶般散落在各个角落。
她想起三个月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天火,若不是当值匠人冒死抢出装有活字印刷改良方案的檀木匣,多少心血都将付之一炬。指尖突然传来刺痛,才发现指甲已深深掐进掌心。这些年,她带领众人在科技领域不断探索,从改良纺织机到研制新型火器,从测绘精确的舆图到解析天体运行规律,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几何原本与日心说理论,更如破晓曙光般照亮了古老的智慧。但这些智慧却分散在各处,没有系统的整理,就像未经打磨的璞玉,随时可能蒙尘消逝。
"召集天工院所有学者、工匠,还有武备学堂精通文墨的将领,明日辰时在议事厅集合。" 林璃对身旁的侍从说道,目光扫过远处正在调试水力舂米机的工匠。寒风掀起她鬓角的碎发,露出耳后那道因实验意外留下的淡粉色疤痕 —— 那是去年试制火药时留下的印记。当侍从领命而去,她独自走进藏书阁,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登上阁楼,在月光与油灯交织的昏暗中,抚摸着布满霉菌的《齐民要术》抄本,恍惚看见百年后,这些珍贵资料在战火中化为灰烬的惨状。
次日清晨,议事厅内弥漫着浓重的炭火气息,鎏金兽首香炉吐出袅袅青烟。二十八张雕花梨木椅上坐满了人:鬓角斑白的老匠人紧攥着刻满刻度的曲尺,年轻学者怀里抱着厚重的算筹木匣,武备学堂的将领们腰间佩刀在晨光中泛着冷芒,彼此交头接耳,不知公主殿下召集他们所为何事。
林璃走上主位,玄色织金长袍下摆扫过冰凉的青砖。她抬手取下案头用牛皮绳捆扎的《泰西水法》译本,泛黄纸页间滑落出半张未完成的蒸汽火车设计图。"诸位," 她将图纸展开,指尖划过铁轨蜿蜒的线条,"这些年,我们在科技之路上披荆斩棘,虽有所成就,但这些知识却如散落的珍珠,未串成链。" 声音突然哽咽,她想起因肺病早逝的机械师张衡,临终前仍攥着未完成的齿轮图纸,"我决定编写一部《科技大典》,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西方的先进知识,统统收录其中。从农具改良到火器制造,从天文历法到建筑营造,要让后世之人,能以此为基,继续前行。"
话音未落,厅内已炸开锅般议论纷纷。年逾花甲的老工部郎中颤巍巍起身:"殿下可知编纂大典需耗费多少人力?单是誊抄校勘,怕就要用上百个书吏!" 年轻的西洋算学博士却双目发亮,将圆规重重按在案上:"此乃文明传承之举!学生愿以毕生所学,绘制精确的几何图谱!" 武备将领们则交头接耳,有人抚摸着腰间火铳若有所思,有人却皱起眉头,显然在担忧大典泄露军事机密。林璃望着争论不休的众人,悄悄握紧了藏在袖中的狼毫笔 —— 那支笔杆上,还残留着父亲临终前握笔批改奏章的温度。
“公主殿下,这《科技大典》涵盖内容广泛,从天文地理到机械制造,从化学药剂到火器研发,我们该如何着手?” 一位天工院的老学者皱着眉头问道。
林璃早有准备,她展开一张详细的计划图:“我们将成立多个编纂小组,按学科分类。天文地理组负责整理星图、地理测绘等知识;机械制造组收录各类机器的构造、原理和制造方法;化学组记录药剂配方、实验成果;火器组则汇总火器的研发、改良经验。每个小组设一名负责人,定期汇报进度。”
暮春的细雨敲打着天工院的琉璃瓦,在林璃的精心组织下,《科技大典》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然而,这项横跨机械、化学、天文等十二大领域的鸿篇巨制,远比想象中艰难。推开藏书阁那扇斑驳的檀木门,霉味裹挟着历史尘埃扑面而来 —— 泛黄的竹简与烫金洋装本层层堆叠,明代火器图纸与意大利传教士的羊皮手记纠缠在一起,许多典籍边缘早已被虫蛀成细密的网状,墨迹在潮湿中晕染成诡异的色块。
为解决资料困境,林璃将编纂团队按学科分为十二坊,自己坐镇中央的总纂厅。她手持放大镜,在堆积如山的文献中一坐就是整日,指尖被墨渍染成青黑色。当遇到利玛窦留下的《几何原本》残卷时,她特意请来澳门葡商带来的翻译官,又召集国子监算学博士,三方在沙盘前推演三日三夜,最终确定 "函数" 一词的译法。案头的铜漏昼夜滴响,见证着这群学者为一个标点符号反复推敲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