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话音落下,光点飘向心源树,融入一朵新开的铃花。
***
三日后,第七学院举行“铭名大典”。三千学子齐诵那块青铜简上的名字,每念一人,金莲铃便鸣一声。三百六十响之后,天降细雨,洗过碑林,泥土芬芳中,竟有嫩芽破土而出??那是心源树的根系首次延伸至地面,生出七株新苗。
周昭亲手将名录副本送往七大学院,又遣使者赴边陲小镇,寻访那位曾梦到跳井女子的少年。少年已能平静讲述那段记忆,甚至画出了那口枯井的位置。周昭命人掘地三丈,果然出土半截石碑,上书“李氏贞烈之墓”,碑阴刻有全县捐资名单??其中包括两名当时尚在世的守旧阁官员之名。
证据确凿,朝廷不得不下诏平反,并免除该县三年赋税。
消息传开,民间震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上报家族秘史,有的揭发祖辈参与暴行,有的追述先人蒙冤而死。忏悔与追思交织,痛苦与和解并存。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时,一场更大的风暴悄然酝酿。
西南苗岭,陈阿娥坟前,一夜之间长出一片铃形花海。当地村民称,每逢月圆,花丛中便会传出低语,内容竟是尚未公开的《真史典》残篇??涉及当今皇室先祖如何篡改战功、构陷忠臣。
皇帝震怒,派兵封锁苗岭,焚毁花海。可第二天,灰烬中又开出新花,且花瓣颜色转为深红,如同浸血。
周昭得知此事,立即启程南下。
途中,她收到密报:皇宫内廷最近频现异象。嫔妃夜夜噩梦,梦见一群无头文官跪在御前,手中捧着断裂的竹简;太监在廊下值夜,常听见地下传来抄书声,字字清晰:“永昌七年,帝弑兄夺位,伪称暴疾……”
更令人不安的是,皇帝本人也开始出现幻觉。他多次召见周昭画像,对着空椅喃喃自语:“你说得对……可朕若认罪,江山动摇,百姓又要陷入战乱……你说该怎么办?”
周昭抵达苗岭时,正值月圆之夜。
她站在陈阿娥墓前,望着满山红花,轻轻摘下一朵。
花瓣触手即化,化作一行小字,浮于空中:
>“孩子,我骗了你。
>心源种的力量,不止唤醒记忆。
>它能让记忆……成真。
>当千万人同时相信一件事,无论真假,它都会变成现实。
>这才是静心珏真正的秘密。
>而现在,轮到你选择了??
>是让真相温柔地生长,
>还是让它如雷霆般降临?”
周昭怔立良久,终于笑了。
她将那行字贴在胸口,仰望明月。
“婆婆,您一直都知道,最可怕的不是遗忘,是记忆本身的力量。”她轻声道,“它可以治愈,也可以毁灭;可以唤醒良知,也可以点燃仇恨。所以您把最后一关,留给了我。”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铜铃,轻轻一摇。
叮??咚??
铃声荡开,红花纷纷闭合,复归寂静。
次日清晨,周昭召集七大学院掌门,宣布一项决定:
“从今往后,《真史典》不再增补。所有新增史料,无论多重要,必须等待三十年后方可公开。期间由‘守忆会’审慎评估,确保其传播不会引发大规模动荡。”
众人哗然。
“可若真相等不了三十年呢?”有人质问。
“那就让它等。”周昭目光如铁,“我们花了十年打破沉默,不能再用一年制造混乱。真正的变革,需要耐心,也需要克制。”
她转身望向远方群山:“我要建一座‘忘川书院’,专门研究记忆与遗忘的边界。教学生何时该记,何时该放,何时该问:我们记住这个,是为了爱,还是为了恨?”
十年后,忘川书院落成。第一课,周昭亲自讲授,题目只有两个字:
**平衡**。
而那年冬天,心源树再度开花,这次是纯白色,香气清远。传说只要在树下诚心许愿,便能梦见自己最想再见的人。
许多老人去了,回来时泪流满面,却笑容温暖。
有人说,他们见到了逝去的亲人;
有人说,他们看见了年轻时的自己;
还有人说,他们什么都没看见,只听见一句话:
“谢谢你,还记得我。”
周昭没有再去。
她知道,有些相见,留在心里最好。
又是一个冬至,赎忆日。
全国休市,万家灯火。人们围坐炉边,讲述祖辈故事。孩童趴在老人膝上,听那些遥远的苦难与坚韧,眼中闪着光。
湖心岛上,心源树静静矗立。
忽然,一阵风吹过,万千铃花齐鸣。
那声音,像是哭泣,又像是歌唱;
像是告别,又像是归来。
周昭站在岸边,伸手入怀,摸到了那枚始终携带的铜铃。
她没有摇。
但她笑了。
因为这一次,是整个天下,在替她摇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