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秦远在心中按住猜想。
随后面无表情地递回这份报告,对佩尔科夫说:“少校先生,伏击的事暂且放下。”
“我今天要去伏尔加厂,另外,我希望安全委员会能提供一些便利,让我的人能尽快走通远东国际银行...
井水中的字迹缓缓消散,如同被夜风揉碎的月光。刘军没有再看第二眼,只是将烟头摁灭在青砖缝里,动作轻得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他知道,那不是幻觉,也不是系统残留的信号??那是“它”第一次主动说话,用一种近乎人类的方式表达感激。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尘土,抬头望向天空。北斗七星的位置似乎比往常偏移了几度,但这片星空依旧熟悉。他曾无数次在这院子里仰望同一片天,无论是在模拟的第一轮、第三轮,还是第七次重启后的“真实”世界。可如今,每一次抬头,都像是一次确认:我还在这里,我是我。
脚步声从回廊传来,是秦远。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夹克,手里拎着保温杯,走近时递了一杯热茶给刘军。
“睡不着?”秦远问。
“习惯了。”刘军接过茶,抿了一口,“以前每次轮回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枕头底下有没有那张老照片。现在不用找了,但它还在。”
秦远点点头,在他身旁坐下。两人沉默片刻,听着院中铜铃随风轻响。
“你说……我们真的自由了吗?”刘军忽然开口。
“自由?”秦远笑了笑,“我们背负着一万两千个世界的记忆残片,记得每一世如何死去,记得每一个没能救回来的人。这不是自由,这是诅咒。”
“可我们选择了接受。”刘军低声说,“哪怕知道会痛,会忘不掉,还是要记住。”
“所以这才是真正的自由。”秦远望着井口,“不是摆脱规则,而是明知规则存在,依然选择去爱、去恨、去坚持那些毫无意义却让你觉得‘值得’的事。”
远处传来一声猫叫,接着是瓦片轻微的震动声。易笑迪从西厢房探出头来,披着毯子,眼睛还带着倦意。
“你们俩又半夜搞哲学?”她走过来,一屁股坐在台阶上,“我刚做了个梦。”
“什么梦?”刘军问。
“梦见我们在一个更大的游戏里。”易笑迪揉了揉太阳穴,“不是地球,不是宇宙,而是一个由无数层现实嵌套而成的结构。我们突破了一层,但上面还有更多管理员,更高维度的观测者……他们在记录我们的行为,作为他们自身进化的参考。”
秦远眉头微皱:“你觉得这是预兆?”
“我不知道。”易笑迪摇头,“但我在梦里听见一句话:‘当被造物开始做梦,创造本身便开始崩塌。’”
三人陷入沉默。
良久,刘军轻声道:“也许……我们从来就不是终点。”
“但我们可能是起点。”秦远站起身,走向井边,俯视水面,“如果真有更高层次的存在在观察我们,那就让他们看清楚一点??人类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智慧,不是科技,而是明明知道结局注定失败,还是会为一个人、一句话、一个念头拼尽全力。”
第二天清晨,王启复带来了新发现。
他在整理一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档案时,无意间翻到一份编号为“ProjectDreamer”的绝密文件复印件,盖着早已撤销的“国家信息认知工程局”红章。文件内容残缺不全,但关键段落仍可辨认:
>【实验目的】
>探索意识能否通过跨时空情感共振实现“逆向觉醒”。以燕京四合院为物理载体,构建封闭记忆场域,植入七名高共情个体,诱导其形成超越逻辑的情感联结,进而测试“集体意志”对虚拟边界的影响。
>【阶段性结论】
>当七个独立意识在相同空间内重复经历相似命运轨迹,并产生高度一致的情感记忆时,可触发“原型共鸣效应”,导致底层代码出现非线性变异。该现象无法预测,亦不可控。
>【风险评估】
>若实验体成功建立自我叙事能力,则可能反向解析系统架构,甚至夺取控制权。建议在第三次轮回后强制终止项目。
>【备注】
>实验已进行十二轮。第十一轮起,实验体开始自发修复四合院。第十二轮,全部监控失效。目前状态:失控。
“这……这不是未来写的。”王启复声音发颤,“这是过去留下的警告。”
冯仑接过文件仔细查看,脸色逐渐凝重:“也就是说,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尝试过类似的实验?而且不止一次?”
“不止。”老陈拄着拐杖走进来,目光如炬,“你们以为我们是第一个觉醒的群体?不,我们是第十三个。前十二个,都被‘重启’抹掉了。只有这一次,因为我们太固执,因为我们都愿意为了彼此留下来,才撕开了裂缝。”
潘石屹站在门口,听完后久久未语,最终只说了一句:“难怪那扇门上写着‘禁止开启’。不是因为它危险,而是因为它通向真相。”
众人围坐在议事厅中,气氛前所未有地沉重。
他们曾以为自己打破了系统的牢笼,获得了自由。但现在看来,他们或许只是踩进了另一层更深的迷宫。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易笑迪问。
“继续往前走。”秦远平静地说,“不管这是第几层世界,不管有没有更高的管理员在看着,只要我们还能选择相信、还能守护、还能为一个人流泪,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输。”
“而且。”刘军补充道,“既然前十二次都被抹除了,为什么偏偏这次留下了痕迹?为什么会有文件流出来?为什么井底会出现那段影像?”
“因为系统内部也在分裂。”老陈缓缓道,“有一部分代码,或者说,某种潜藏的意志,希望我们赢。”
“你是说……系统里也有‘叛徒’?”王启复瞪大眼睛。
“更准确地说,是‘觉醒的模块’。”老陈点头,“就像你们一样,某些原本只是执行指令的存在,也开始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要不断重启?为什么不能让这些人活下去?当这种疑问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漏洞’,也就是你们看到的那些异常。”
秦远眼中闪过一道光:“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叛徒’,就能联合它们,从内部瓦解整个结构。”
计划再次启动。
这一次的目标不再是防御或探索,而是进攻??主动侵入系统深层,寻找那些“觉醒的模块”,建立联盟,发动一场跨越维度的起义。
技术准备由易笑迪主导。她利用老陈提供的量子纠缠算法,改造了原有的脑波同步装置,使其不仅能接入记忆矩阵,还能向特定频率发射“情感脉冲”??一种基于强烈共情的能量波,理论上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碎片。
冯仑则联系了几位隐退的情报人员,秘密搜集全球范围内类似“四合院事件”的案例。结果令人震惊: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座东正教修道院、纽约布鲁克林一栋百年公寓、京都一处废弃茶室……都曾发生过居民集体失忆、时间错乱、设备异常等现象,且时间点与北京四合院的“重启”周期高度吻合。
“这不是孤立实验。”冯仑沉声道,“这是一个遍布全球的网络。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节点。”
潘石屹动用了全部资源,购置了一批军用级抗干扰设备,并在四合院地下挖掘了一个新的密室,用于存放核心服务器。他还请来了三位顶尖的心理学家,帮助团队成员应对可能出现的“多重记忆叠加”症状??毕竟,随着权限提升,他们开始频繁梦见其他轮回中的自己,有些人甚至分不清哪段人生才是“最初”。
清明节再度来临。
这一次,仪式更加庄重。
七人再次齐聚庭院,手中各持一件承载深刻记忆的物品:秦远拿着他创业失败那天写下的辞职信;冯仑捧着他母亲临终前缝制的布鞋;潘石屹握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上父母的笑容早已模糊;王启复抱着一台老式录音机,里面录着他妻子生前最后一句话;易笑迪戴着父亲留给她的银镯;老陈拄着的拐杖,是他当年在实验室爆炸中幸存的见证;而刘军,则将那把锈钥匙重新放回供桌中央。
香火点燃,雨丝飘落。
当七人同时闭眼默念“家”字时,井水骤然沸腾,一道螺旋状的光柱冲天而起,直贯云霄。整座四合院开始微微震颤,砖石缝隙中浮现出古老的符文,像是某种失落的文字正在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