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零二章-债主不敲门(第1/2页)
防潮袋中的病历残页像一只碳化的蝴蝶,在苏晚萤的工作台上无声扇动着历史的灰烬。
纳米级光谱仪的探针如同一根精准的绣花针,逐行拂过焦黑的纸面,将那些肉眼无法辨识的信息转译为数据流,投射在虚拟光屏上。
在签名“D38”的下方,一道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压痕,在光谱仪的解析下无所遁形。
那不是书写者留下的笔痕,而是另一枚指纹在墨迹未干时叠加拓印,再被小心抹去后留下的残影。
苏晚萤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立刻接入博物馆内网,申请了对馆藏司法档案库的临时访问权限。
目标,七年前全市精神科备案医生的全部名录。
数千份档案如瀑布般刷过屏幕,她设定了筛选条件:执业编号、内部代号规律、指纹备案。
经过近半小时的高速交叉比对,系统锁定了一个名字。
杜志远,时任市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执业编号尾数为“38”,内部档案中的确有过使用字母代号的记录。
更关键的是,系统调出的指纹档案残片,与她在病历上复原出的那半枚指印,吻合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档案末尾的备注冰冷而刺眼:五年前,因重大医疗事故引咎辞职,目前下落不明。
苏晚萤的指尖感到一阵寒意。
她没有停下,继续深挖杜志远的履历,一个加密的会议名称闯入视野——“静音协议”。
这是一项专门处理可能引发重大舆论危机的心理干预案例的内部评审机制,保密级别极高。
她凭着高级研究员的权限,调取了那次关键会议的纪要复印件。
翻到最后一页的签到表,她的呼吸瞬间凝滞。
名单上,本应有三十八位与会者,但第三十八个签名栏被一团浓重的墨水彻底涂抹,仿佛一个绝望的黑洞。
而在那团墨迹的边缘,一枚因用力过猛而渗出纸背的指印,赫然就是她在病历上发现的那一枚。
同一时刻,城市另一端的天桥上,阿彩正蹲在冰冷的护栏边,风吹起她额前的碎发。
她手中捏着一小块用油纸包好的泥土,那是从快递站点外围采集的轮胎印泥样本。
昨晨那辆货车驶过时,水洼倒影中那个没有五官的司机轮廓,至今仍像一根冰刺扎在她的记忆里。
她将泥样小心翼翼地摊平在一块捡来的铁皮板上,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喷雾瓶,对着泥土轻轻喷洒。
瓶中的显影剂是她的独门配方,用反光的银漆混合了修复古籍用的植物碱液,对信息残留异常敏感。
奇诡的一幕发生了。
不过片刻,湿润的泥土纹理间,竟缓缓浮现出无数个微缩的人脸轮廓。
它们眉眼模糊,交叠错落,仿佛被强行压缩进这方寸之地,每一张脸上都带着如出一辙的、被壁画勾起的压抑与不安。
阿彩猛然明白了。
这不是司机的脸,这是每一个看到她的壁画并产生强烈心理波动者的面部数据残留!
“残响”正在利用她的涂鸦作为信息收集器,捕捉这些被它视为“共犯”的面孔,再通过遍布全城的交通工具,将这种精神污染扩散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她迅速掏出一支粗头记号笔,在身后灰色的桥面上,画下了一个她与小舟约定的警告符号——一只紧紧闭合的眼睛,瞳孔的位置被一个决绝的叉号贯穿。
广播塔的地下配电室里,小舟摘下耳机,第七次脉冲信号的接收刚刚结束。
这一次的信号源远比之前复杂,不再是单一频率的蜂鸣,而是由三重截然不同的波段诡异地叠加在一起:一段来自城郊蚁群迁徙路径中被编码的摩尔斯码变体,一段源于市图书馆中央空调冷却系统的低频震动节奏,而第三段,竟然是阿彩那幅壁画表面在不同光照下反射波动的音频还原!
他将三段信号导入自己编写的滤波器,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离解析。
最终,三条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流,共同指向了一组精确的经纬度坐标——城东,废弃殡仪馆,地下冷藏区。
而在坐标数据的末尾,还附加了一串全新的二进制编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百零二章-债主不敲门(第2/2页)
“186。”小舟轻声念出转换后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