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忽有一老农颤声喊道:“大人说的是真的?朝廷真会放粮?”
卢象升取下腰间令牌,掷于阵前:“此乃朝廷七品提督令,可调三府仓廪。三日后,我将在鸡泽开仓放粮,每户五斗米,老弱加倍。若有不信,可派十人随我入营查验。”
片刻沉默后,有人丢下锄头,有人扔掉木棒。不到半炷香工夫,两千余名胁从百姓跪地请降。卢象升当即命人发放干粮,并派周文举带队护送归乡。
是夜,卢象升召集诸将议策。众人皆言:“贼前锋已破,士气大振,不如乘胜追击,直捣张献忠老巢。”
卢象升却摇头:“不可。张献忠老谋深算,此番前锋失利,必设诡计诱我深入。况且我军连日行军作战,疲惫不堪,粮草亦仅够五日。若孤军冒进,一旦被围,后果不堪设想。”
他提笔修书两封:一封送往京师兵部,详述战况,请调援军并拨粮饷;另一封致大名知府,敦促其尽快开仓济民,安定地方。又命人将刘七押送真定,请曹文诏审问贼军虚实。
三日后,鸡泽开仓放粮,百姓扶老携幼前来领取。卢象升亲自主持,秩序井然。更有昔日围攻差役之人跪地痛哭:“大人救我全家性命,我等当初误会您了……”卢象升扶起老人,只说一句:“民不欠官,官却常负民。今后,我必不让你们再饿着。”
正当民心渐稳之际,京师回音骤至??崇祯帝览奏大悦,特旨嘉奖卢象升“忠勇可嘉,调度有方”,擢升其为**大名兵备道佥事**,赐**尚方宝剑**一口,准其节制三府兵马,便宜行事。另拨内帑银五千两,军粮三千石,由驿站速运前线。
消息传来,全军欢腾。杨国柱激动道:“大人,有了这笔钱粮,咱们至少能扩军至三千人!再配上精良器械,何愁不能荡平群寇?”
卢象升却神色凝重:“皇帝信任,是幸事,也是重担。自此以后,我不再是一军之帅,更是朝廷颜面。一言一行,皆关社稷声誉。若稍有偏差,不仅败军,更失信于天下。”
他召集全军宣誓:“自今日起,天雄军上下,须铭记三戒:一戒骄,二戒贪,三戒滥杀。凡私占民财者,斩;克扣军饷者,斩;临阵脱逃者,斩!我卢象升若违此令,亦当伏剑谢罪!”
八百将士齐声高呼:“誓死效忠卢帅!保境安民,不负苍生!”
数日后,探马急报:张献忠闻官军得援,恐腹背受敌,已率主力西撤太行山区,意图联合高迎祥共图山西。卢象升判断,此乃疲敌之计,意在拖延时间,重整旗鼓。
他决意主动出击,却不走平原大道,而是率军翻越太行支脉,取小径奇袭贼军后营。山路陡峭,积雪未化,将士们攀藤附葛,昼伏夜行,七日不得安寝。卢象升始终与士卒同进退,甚至亲自背负重伤士兵下山。
终于,在一处名为“白岩谷”的险地,天雄军突袭成功,焚毁贼军粮草百余车,斩首四百余级,俘获牛马数百匹。更重要的是,缴获大量文书,其中竟有张献忠与山西豪绅勾结,密谋献城纳降的信件。
卢象升立即将证据呈报朝廷,并上疏直言:“流寇之患,不在草莽,而在缙绅养寇自重,官吏纵贼殃民。若不彻查内外勾连,纵使今日剿灭张献忠,明日自有李献忠、王献忠继起!”
此疏震动朝野。崇祯帝阅后拍案而起,下令彻查山西官员,一举罢黜贪官十七人,牵连勋贵三人。民间称之为“卢公一疏,清晋半省”。
战后,卢象升并未班师,而是驻军鸡泽,着手建立“团练总局”。他制定《乡兵章程》,推行保甲连坐,设立义仓互济,又请曹文诏派遣旧部任教官,轮训各地乡勇。短短半年,三府团练达五千余人,纪律严明,战斗力远超卫所旧军。
一日黄昏,卢象升独坐营帐,翻阅《孟子》。忽有亲兵来报:一位老僧求见,自称来自五台山,有要事相商。
卢象升疑惑出门,只见一位灰袍老僧立于风中,面容清癯,目光如电。老僧合十道:“施主可知,你今日所行之事,已在紫禁城掀起滔天波澜?”
卢象升一怔:“大师何出此言?”
老僧微笑:“魏忠贤虽死,其党羽未尽。司礼监掌印裴有声,便是其义子。此人表面恭顺新君,暗中结交边将,图谋东山再起。而你练兵独立,不受宦官节制,已成其眼中钉。”
卢象升冷笑道:“我只知为民为国,何惧奸佞构陷?”
老僧点头:“有此志者,方堪托付大事。”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此乃袁崇焕所遣密使送来,嘱我务必亲手交予你。信中提及辽东军情紧急,建奴皇太极正集结大军,或将于明年春犯宁锦。袁公愿与你南北呼应,共固江山。”
卢象升双手接过,心头巨震。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老僧临行前留下一句话:“将军手中握的不只是剑,更是千万人的命。慎之,惜之,持之以恒。”
夜深人静,卢象升燃烛读信,久久不眠。窗外,天雄先锋旗在风中轻轻摆动,如同一个不灭的誓言。
他知道,前方仍有无数风雨险滩,有朝堂权斗,有边疆烽火,有百姓哀嚎,也有生死抉择。但他亦知道,只要这面旗帜不倒,只要心中信念不灭,大明,就还有希望。
而他,必将以血肉之躯,扛起这片摇摇欲坠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