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由检霍然起身。
他未带仪仗,仅着常服,徒步出宫。夜风凛冽,街头积雪未消。他走到人群前,静静听着哭诉。
一名老布商跪地嚎啕:“小人捐了一万两,只为换个百户虚衔,给儿孙留条出路。谁知税吏层层加码,又逼我再捐两次!如今铺子没了,妻女卖身为婢,我……我只想问问天子,这算不算‘为民做主’?”
四周寂静。
朱由检缓缓蹲下,扶起老人:“老人家,是朕错了。”他声音沙哑,“朕一心救国,却忘了底下执行之人会扭曲本意。这责任,不在你,也不在新政,而在朕用人不当。”
他站起身,对随行太监道:“记下这些人名字,凡因‘功勋捐’致贫者,一律免除后续摊派,退还多收银两。另,设立‘民诉台’于午门外,每日辰时开放,百姓可直诉冤情,朕亲自批阅。”
人群骚动,有人惊疑,有人啜泣,终于有人高喊:“陛下圣明!”
朱由检回宫后,立即召见户部尚书郭允厚。未等其开口,便冷冷道:“你可知为何朕让你主管财政,却不让你插手廉访司?因为朕信你清廉,但不信你懂民生。从今日起,‘功勋捐’改为自愿申报,严禁地方强摊。违者,御史可越级弹劾,朕亲自问罪。”
郭允厚汗流浃背,叩首谢恩。
风波稍定,边关再传喜讯:袁崇焕用反间计,使皇太极疑杀大将莽古尔泰,后金内部动荡,暂时退兵。宁远得以喘息,开始屯田筑堡,逐步恢复战力。
朱由检长舒一口气,终于允许自己病倒。连续数月昼夜操劳,他终于发起高热,昏睡三日。醒来时,窗外春雪初融,柳芽微吐。
王承恩端药进来,低声说:“陛下,沈炼回来了。”
朱由检强撑起身:“李实呢?”
“已斩于南京,首级呈验无误。但他临刑前说了一句话??‘玄衣翁不在南,而在北。’”
朱由检瞳孔一缩。
“他还说,‘三十年前,紫禁城有个孩子,本该夭折,却被人调包活了下来。他是真正的洪武血脉,也是唯一能终结这场轮回的人。’”
殿内寂静如渊。
朱由检久久不语,忽然问道:“先帝幼弟,悼灵王朱慈炅,几岁夭折?”
王承恩颤抖道:“三岁……天启四年病逝,葬于金山陵园。”
“真的是病逝吗?”朱由检喃喃,“魏忠贤那时已掌东厂,宫中死一个孩子,易如反掌……”
他猛地抬头:“查!彻查当年接生稳婆、太医、守陵太监!若有半点异常,立刻押来见朕!”
命令下达,宫闱秘辛再度掀开一角。七日后,一名老太医被从云南流放地押回,招认当年确有太监胁迫其伪造死亡记录,真正的悼灵王被秘密送出宫外,交予北方某隐世道观抚养。而那道观,正是三十年前“影堂”初创之地??燕山玄真观。
朱由检握紧拳头:“原来如此。他们一直在等一个‘正统’归来,推翻现有皇统,建立新朝。”
他立即命沈炼带锦衣卫北上搜山。然而当队伍抵达燕山时,只见道观焚毁,尸骨遍地,唯有一块石碑屹立不倒,上刻八字:“天命有归,紫微再启。”
沈炼派人挖掘地道,发现地下密室中藏有大量兵器、铠甲、舆图,以及一本《帝王谱系篡》,赫然将朱慈炅列为“大明中兴真主”,年号“乾元”。
证据确凿,但人已失踪。
朱由检知道,“玄衣翁”并未现身,而是选择了蛰伏。他在等中原再乱,等边防空虚,等人心离散。
但他也明白,自己不能再被动应对。
三月初三,上巳节。朱由检亲赴太庙祭祖,宣读《罪己诏》:
“朕以渺躬,承祖宗之业,志清海内,心系苍生。然登基以来,水旱频仍,寇盗纵横,将士死于外,百姓困于内。虽竭力革新,犹未能拯民于水火,此皆朕之过也。自今日始,减膳撤乐,宫中用度裁半;凡朕宗亲,岁禄削减三成,以助军饷。惟愿天地垂怜,佑我大明渡此劫难。”
诏书传遍天下,万民感泣。
与此同时,新政持续推进。科举特科举行,录取实务人才一百二十七人,分派各地任知县、判官;山西票帮正式成立“军粮联运总局”,保障辽东补给;工部制造新式火铳三千杆,送往宁远。
四月中旬,辽饷总局统计:募银已达四百八十万两,距目标仅差二十万。朱由检下令,最后二十万由内帑补齐,不再向民间征收一分。
五月,宁远传来消息:袁崇焕练兵已成,新建“关宁铁骑”五千,皆精选辽东子弟,骁勇善战。更令人振奋的是,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遣使求盟,愿共抗后金。
朱由检大喜,亲书回信:“若能同心戮力,驱逐胡虏,朕许尔部世代封王,共享太平。”
六月初一,夏至。紫微垣光芒大盛。
朱由检登乾清宫望台,眺望北方。王承恩侍立身旁,轻声道:“陛下,您说……我们真的能守住这片江山吗?”
朱由检望着天际,缓缓道:“十年前,朕还是信王时,曾在宫中藏书阁读到一句话:‘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姓之天下。’当时不解其意。如今明白了??只要百姓还愿意相信朝廷,还愿意为这个国家流血牺牲,那我们就一定能挺过去。”
他转身,目光如炬:“传旨下去:明年开春,朕要亲赴山海关,犒赏三军,巡视边防。让天下人看看,他们的天子,没有躲在深宫里享乐。”
王承恩含泪叩首:“奴婢这就去准备。”
风起云涌,春雷滚滚。大明的天空,依旧阴晴不定,但已有光刺破乌云,照向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