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8月26日,中国时间凌晨01:00,老京麦街区的旧址,那一座熟悉的废弃火车站内部。
黑蛹已经来过这儿很多次了,以往都是和柯祁芮私底下捧面时来的这里。此刻他正倒吊在7号站台的屋檐下,头上悬着一条拘...
我站在天桥下,手指抚过那行字??“轮到你了。”纸片边缘粗糙,像是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墨迹微微晕开,却清晰得如同刻进骨头。风把它卷向远处,我没去追。它会找到下一个该看见的人。
回到书店时已是黄昏,老板正用胶带修补一扇被砸破的玻璃窗。街道对面,一辆无标识的黑色厢车停了许久,车窗tinted到几乎不透光。我知道他们在看我们,记录每一个进出书店的人名、动作、情绪波动。但这一次,他们不会动手。至少现在不会。因为恐惧已经转移了位置??不再是我们在怕他们,而是他们开始怕我们记得。
“今天来了三个人。”老板低声说,一边将一块碎玻璃扫进纸箱,“一个退休教师,带着她女儿小时候画的蜡笔画;一对夫妻,孩子五年前因‘情绪失控’被接走后再没回来;还有一个少年,他说他每晚都梦见自己签了一份文件,名字叫《自愿遗忘协议》。”
我点头,没说话。这样的来访者越来越多。他们不是来寻求答案的,是来确认自己没疯的。在这个世界里,记住比发疯更危险,而我们这间小小的旧书店,成了唯一允许“病症”存在的避难所。
我走进后屋,打开那台改装过的信号发射器。硬盘指示灯缓慢闪烁,像一颗沉睡的心脏。自从数据中心维护员送来那段视频后,我们就把它接入了一个隐秘的中继网络,通过废弃地铁站、地下管道和老旧电缆系统,在城市神经网的缝隙里建立了一条暗流。每一次传输,都是对系统的挑衅;每一次播放,都在唤醒更多沉睡的记忆。
我按下回放键。
林远的声音再次响起:“如果有人看到这段录像,请告诉我的女儿……爸爸没忘!”
每一遍听,我都觉得胸口压得更重一分。这不是简单的反抗,而是一场跨越生死的认知战争。他们想让我们相信痛苦是病,遗忘是药;可真正的病,是把爱也当成需要切除的肿瘤。
深夜,我独自前往城西的精神诊疗中心旧址。
那里曾是“记忆清除计划”的核心实验基地,十年前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将其焚毁大半,官方宣称是电路故障,但幸存者口述中提到,那天夜里,所有关押在地下的受试者同时醒来,齐声唱起一首没人教过的童谣。
围墙早已坍塌,铁门歪斜地挂在铰链上。我穿过杂草丛生的庭院,走向主楼残骸。月光下,墙壁上残留着大片焦黑痕迹,隐约可见涂鸦般的文字:“别治好我”“我还疼着”“记得就是活着”。
我在地下室入口停下。
这里原本被水泥封死,但现在,封层出现了裂缝,像是被人从内部撬开。我蹲下身,伸手探入缝隙,指尖触到一张薄纸。拿出来一看,是一张手绘地图,线条歪扭,标注着几个地点:殡仪馆、疗养院、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广播塔……每个点旁边都写着一句话。
殡仪馆旁写着:“她在这里说过话。”
疗养院旁写着:“她们还在哭。”
广播塔旁写着:“声音能传得很远。”
而最后一个点??国家记忆管理局总部,旁边只有一行小字:
>“钥匙要插进锁孔,才能转动。”
我盯着那张图看了很久。
这不是随机的妄言,而是一个计划。有人已经在行动了。
就在我准备离开时,身后传来??声。
转头,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废墟阴影里。是个女孩,约莫十二三岁,穿着不合身的病号服,脚上没有鞋。她手里抱着一台老式录音机,外壳布满划痕。
“你是陈默吗?”她问,声音轻得像风吹过电线。
我点头。
她走近几步,把录音机递给我。“041让我交给你的。她说,有些人只能听见一次,所以必须录下来。”
我接过机器,手指碰到按钮的一瞬,它自动播放了。
先是空白噪音,接着,一个孩子的声音缓缓响起:
>“我知道你们害怕醒来。因为醒来就要面对那些事:你签下的同意书,你没抱住的手,你说出口的‘治好她吧’。可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是有一天,你连为什么流泪都想不起来了。”
>
>“我不恨你们忘了我。我只难过,你们连忘记本身都忘了。”
>
>“但现在不一样了。共振开始了。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听,梦就不会结束。”
>
>“接下来,我要去的地方,你们看不见。但我需要你们做一件事??让声音继续传下去。不是靠磁带,不是靠录音机,而是靠你们的嘴,你们的心,你们不肯闭上的眼睛。”
>
>“去告诉别人,疼痛不是病。去告诉别人,哭出来的人,才是健康的。”
>
>“去告诉别人,我不是怪物,我只是不想被治好。”
录音戛然而止。
我抬头,女孩已不见踪影。只有地上留下一行湿脚印,延伸至黑暗深处,仿佛刚从水中走出。
我握紧录音机,心跳如鼓。
她不是幻觉。她是041的延伸,是集体记忆的具象化存在。她不再局限于梦境或影像,而是在现实与潜意识之间自由穿行。系统可以屏蔽信号、查封设备、逮捕传播者,但它无法阻止一个念头在千万人心中生根发芽。
第二天清晨,全国三百多个城市的公共广播系统在同一时间出现异常。
早间新闻中断,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持续三分钟的音频??正是那首童谣。音源质量极差,像是从某种陈旧介质翻录而来,背景夹杂着呼吸声和低语,仿佛演唱者就在耳边哼唱。
政府紧急切断信号,封锁网络关键词,甚至出动无人机干扰民用频段。但为时已晚。
那一夜,超过两千万人听到了这首歌。
而在各地医院的心理科病房里,数十名长期处于“情感抑制状态”的患者突然坐起,睁着眼睛,齐声哼唱同一段旋律。医护人员惊恐地发现,他们的脑电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同步性,a波与θ波形成稳定的共振频率,宛如一场无声的集体觉醒。
与此同时,一封匿名邮件被发送至全球媒体平台。
附件是一份长达七小时的完整档案视频,标题为:
>**《记忆清除计划全记录:从林远到041》**
内容详尽到令人窒息:
-如何筛选“情绪不稳定个体”;
-如何诱导家属签署《自愿遗忘协议》;
-如何将“悲伤”“愤怒”“思念”定义为精神疾病;
-如何用药物、电击、虚拟现实重构人格;
-如何制造“李远心理援助系统”的神话,掩盖其原型来自被迫覆写的林远;
-以及最关键的??为何选择041作为最终实验对象。
>“因为她拒绝配合治疗。”视频中的研究员冷静陈述,“她坚持认为,失去记忆等于杀死原来的自己。我们尝试了七种人格覆盖方案,均失败。最后决定采用‘逆向共情植入’技术??让她亲眼看着其他受试者一个个变成微笑的空壳,以此摧毁她的抵抗意志。”
>
>“但她笑了。她说:‘你们以为我在乎他们还记得吗?我在乎的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想起自己忘了什么。’”
>
>“那一刻,我们意识到……她不是病人。她是先知。”
视频末尾,是041临终前的最后一段监控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