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二十九章有缘(第1/2页)
葛自澹的话刚落,杨彦之几乎同时是一头的冷汗。他倒不是真就没有起过野路子的意,只是不是猛龙不过江,他这初来咋到的几十号人,一旦和当地的一些势力有了冲突,真正火并起来,未必够看,再说自家也是损失不起的。本意是靠这些人来做桥头堡的,立稳脚跟后,好在日后国内日渐糜烂的时局中,给家人留条后路的,在这还算安定的地方里讨生活,却不是过来惹祸的。他们杨氏祖辈上也不是靠这些捞偏门起家的门第,偏移主业也是前途未卜。当然,这可能会富,但基本上是于贵无缘了,谁都知道你是怎么回事,那些尊重也只是对刀枪的敬畏罢了。然你干得过持火器枪者么?一个巡捕就会让你家宅不宁。
葛自澹不理杨彦之的表现,接着说道:“你日常里要是有多看新闻纸习惯的话,一些大路消息该不陌生,完全可以和小道消息相结合来看。里面不管是时政消息,还是天气、灾祸什么的,抑或是花边新闻,都是有用的消息。当然了,如果没有专门的人来做解释、说明,你自己一时未必能看出什么来。至于说那得来的那些消息该怎么去处理,自然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你也不必在意。只是你看的久了,见的多了,那当中的好处,你日后自然能弄得明白一些。另外这些就像当初我们在市场上淘古玩一样,也能增加些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在日后的一些社交场合上,说不得就能给自己增添更多的分量。但这都不是重点,甚至说,你自己注资或是买下一个新闻社其实也不算什么亏本的买卖。只不过,你在新闻方面是个门外汉,不懂新闻这行当中的一些关窍,而且身边应该也没有懂新闻这一行的人,放手让他去做。要硬生的去做的话,就不值了,况且这样的机会也多得是,又不单单这些。而且就拿你熟悉的饭店这行当而言,其中不少名堂也是可以拿来做做文章的,我就不多说了,你也显然志不在此。”
葛自澹的这话让杨彦之又是一阵沉思,他从未想过还有往新闻社这个行当来发展的一日,虽说他有时也会自诩是生意场上的文化人。只对那文化人的生意经,他却是一无所知,甚至是饭店这说起来自己算是纯熟的行当,自己一直也没有把它当作正经事再做,这回葛自澹的这一番话却点醒了他。是的,机会多的是,但看你能不能发现,至于抓不抓得住他并不担心,担心的是自己发现不了。钱这东西,不说他们杨家这一大家子了,单单就自己也是有着不少的,只不好坐吃山空罢了,同时对自己的眼光仍旧停留在江湖上的打打杀杀而感到羞愧,这却不是一个正经生意人该起的心思。
葛自澹接着说道:“再说你手里的那些人吧。我刚刚跟你说过的那个意思很清楚,你自己先掂量掂量,最好的是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别用偏了。你比如说,不管余斛也好,珠港也罢,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海边。既然在海边讨生活,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在这里,海就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懂得海、出过海的人在这里也能派上新用场。你可能之前没做过的那些行当,但你也完全可以通过他们来慢慢的做,一方面解决了活计的问题,另外也相当于试试水,这就是开疆拓土了。当然了,你身边行商的和打打杀杀的人不缺,这些人也各有长处,也是必不可少的,日后自然也能派得上用场。能不能用、怎么用、怎么做,你一贯也是有主意的,等以后生意上了轨道的时候,或你最重要的事情说不得就是在这选人和用人了。这世上的钱总是赚不完的,也赚不够的,自己也不好把别人的路都堵死了,但在涉及到自己的根本之事时,却要谋划好。什么时候该隐忍,什么时候又绝不能手软,把握好后,自然没有不成的道理。”
杨彦之若有所思的,一时没有搭话,而葛自澹也暂时停下了话语,场面一时冷清。杨家的生意并不小,他当然也知道葛家同样也是有着自己的生意经的,而且也很大,只是一个沿海,一个内地,除了偶然间有族人结亲才得相识之外,其余的并没有更多的交际。至于葛自澹的背后和经历他也是熟知,早先还误认为是因不得家中的扶持,有点假清高的意味,不成想是他自己偏狭了。后来明明有更加可靠和强力的背景,依然能够隐忍不发,安于西席,实在是非不为也,实不屑耳,这也是使他真正折服的地方。只是日后相交,他也越发的感觉到葛自澹的深不可测来。而自己作为被家里派出到余斛来独当一面之人,除了父亲多方使力之外,也是要靠自己有些确实的本事能服众才好。眼界、品位、阅历、处事等等是有的,但限于守成多过开创,早先家族事业重心始终在内陆。而自身又多也只在内陆行走的缘故,眼光和人相比,相差的何止是一点点,这都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东西。自怨自艾之余,还分外为自己的际遇感到庆幸,庆幸的是能遇上,还能成为朋友,更何况这朋友还有些出山的意思。两相结合,利益捆绑,实在是再好也不过的事情了。或他自身能看轻这利益,不在乎这些得失,但他所关切的人和事,总是少不了的,那些都是少不了利益相干的,更何况眼前就有他推出来的一位。想到这里,杨彦之似是一下子心情好了太多,心下念道:我们杨家还是有些好东西可以拿出来的。
继而,杨彦之说道:“和你商量一下后面的行程,想的是年前主要在珠港本岛这里多转,年后这边稍转之后,重点是去埔门那边,只那边就要小得多,顶多一两天就足够走个遍。”
“这地方你更熟,依你的安排就是,不过我们最迟初七、八的就该启程了的。”
“怎么这么急?”
“急自然是说不上的,到时亚日就要开学了,新年要去新的班级,学业任务不轻,不好马虎的。”
“好吧,这些都依你。”
“那就定在初五那天,后面再留些时间,我们详谈一回。把事情确定好后,你到时好把严之也叫上,算个见证吧,事情差不多定下了,可以开始之后,我们到时也该出发回余斛了。”
“好。”
事情都安排妥当,杨彦之心下也是大定。他笑着说道:“后天按说就是小年了,只这南北的小年还不是同一天,这边大后天才过小年,搞的我也不知道是入乡随俗好,还是保持传统更妙。实在不行,多敬一回灶王爷就是了,礼多想来神也是不会怪的。”
葛自澹也笑了,说道:“山川异域,日月同天,不说国外了,就是国内的风俗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那其中的哪一天,都是小年,别的国家还没这一说呢。你大约还不知道我们德安府那地方,不说小年,就连大年三十也有不一样的呢。”
“啊,那怎么说?”
“让亚日给你说吧,主要说的就是他们祖屋所在的那一片地方。”
亨亚日见先生竟是要自己来介绍,赶忙说道:“是的,杨伯。只是这个不一样不是说日期有变,而是说时刻不同。我们祖屋那里大年三十,早、中、晚三种时刻是都有人家过的,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务必要先粘贴完对联,鸣完鞭炮后,大家才好聚在一起,开始用餐,用正餐。”
“呵呵,那你们祖屋那里必定有什么和其它地方不一样的东西。”
“是的。我们那里地处两省交接的地方,过往也常有行商来往,一些人家就此落了户,这才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不过多部分人家主要的还是在午时过年。另外更是有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的说法,人们就连口音也各自不同,区别不小。不过人们一年到头来,也就放纵这一回,家人一般也不拦着,喝多了也只当是熬年了。”
“哈哈,真是说到我心坎上了。那就这样,都过,后天我们就照北方的规矩过,大后天照着南方的来,我们什么味道都尝一尝。也难怪当初程咬金皇袍加身后,要瓦岗的兄弟们,三天一小年,五天一大年的皆大欢喜。我们这后面天天小年更甚,欢喜的事儿不嫌多。”说完也是大笑不止。
一餐饭,说说笑笑的,居然用了有一个多时辰,其中杨严之进来了一趟,不过敬完酒后又出去忙生意去了。几人是同桌共餐了太多次,一片欢娱中结束了这回夜宴,只是三位大人似是喝得有点多,尤其是杨彦之。似是心结得解,喝的是志得意满,被晚风一吹,步子稍稍有些踉跄,不过控制的还好,就这样,一行人跌跌撞撞的回了杨家,一夜无话。
第二日,亨亚日仍是早早醒来,爬起来后,就照着以往的习惯,跑起步来。只是他并没有选择跑出院子,而是就只在外院的那场子里跑圈。人生地不熟的,去外面跑虽然爽利,但麻烦不少,没的还让身边的人担心,在这院子里跑也是不错的,虽稍嫌小了些,但还是能跑开的,又不影响内院人的休息,也算两全其美。亨亚日跑步的时候,身边也有些早起的佣人偶尔的路过,虽然感到些好奇,但这是主家的客人,却由不得自己打扰,各自只埋头做着自己的事情,只作不理。直到初生的太阳缓缓升起,亨亚日跑得身上渐渐大汗淋漓之时,却是杨彦之从门洞里出来了,也正好被亨亚日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二十九章有缘(第2/2页)
亨亚日跑到杨彦之面前,给杨彦之行礼,问候。“杨伯,早。”
“早。你这是在跑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