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拓又走到孩子们中间,最小的孩子叫小石头,才五岁,手里攥着个木头做的小锄头,是周伯给他刻的。“爷爷,火星上有虫子吗?”小石头仰着头问,眼睛里满是好奇,没有丝毫恐惧。“有吧,说不定有不一样的虫子。”拓蹲下来,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到了那里,你可以和它们做朋友,一起守护庄稼。”小石头点点头,把小锄头抱得更紧了:“我会的!我要当火星上的小农夫!”
登船指令通过老旧的扩音器传来,声音带着“滋滋”的电流杂音,却像号角一样,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登船准备,倒计时十分钟。”扩音器里的声音重复了一遍,大厅里只剩下管道滴水的“嗒嗒”声,还有远处引擎预热的轻微震动。
志愿者们不约而同地转向观测窗。窗外,地球像一颗蓝绿色的宝石,悬浮在漆黑的宇宙里,白云缭绕在表面,像轻柔的纱。哈桑看着地球,眼睛里有点湿润——他这辈子都没离开过地球,没见过这么美的样子;李姐摸了摸怀里的绘本,想起教室里孩子们读绘本的样子;小石头拉着阿明的手,小声说“地球好漂亮”。
没有人说话,沉默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所有人。他们告别的不是一颗星球,是那个靠数据和光就能生活的时代,是不用种地也能有粮食、不用手工也能有工具的便利——但他们更想守护的,是泥土的触感、手工的温度、种子发芽的惊喜,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
一分钟后,不知是谁先转身,其他人也跟着转身,没有回头。阿明扛起锄头,小芸抱着种子袋,周伯提着工具箱,哈桑把土包捂得更紧,老太太被孩子们围着,慢慢走向“望舒号”的舷梯。舷梯是金属做的,踩上去“哐当”响,每一步都像踩在文明的传承路上。
拓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哈桑的背有点驼,却走得很稳;周伯的工具箱偶尔碰到舷梯,发出“叮”的轻响;孩子们的小吊坠在胸前晃,像小小的星星。他举起手,轻轻挥了挥——没有告别语,却像在传递一份承诺:“我们会守好地球,你们在火星,也要好好扎根。”
志愿者们也挥了挥手,没有回头,继续往上走。走到舱门口时,阿吉回头看了一眼,对着拓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然后钻进了舱门,像钻进了未来的希望里。
“望舒号”的引擎突然轰鸣起来,声音越来越大,震得整个大厅都在抖。地面的金属板开始发烫,船尾的火焰慢慢升起,橘红色的火光照亮了穹顶的弹痕,照亮了志愿者们刚才站过的地方,也照亮了船艏那株绿芽——在火光里,绿芽像活了过来,仿佛真的在赤红色的土壤里伸展、生长。
引擎的轰鸣声越来越响,“望舒号”开始缓慢升空,带着一船的农具、种子、实体书,带着一群守护传统的朝圣者,向着漆黑的宇宙飞去。观测窗里的地球越来越小,而火星的方向,正有一颗红色的星球,在等待着绿芽的到来。
这不是一次逃离,不是一次殖民,是一次“反向的远征”——他们远离高度数字化的文明,走向荒芜的星球,不是为了征服,是为了播种;不是为了扩张,是为了守护。他们要在火星上,用锄头刨土,用种子发芽,用手工造物,让泥土的温度、汗水的咸味、季节的轮回,在另一个星球上,重新生根、开花、结果。
拓站在空旷的大厅里,看着“望舒号”消失在穹顶的发射口,手里还残留着哈桑那捧土的温度。他知道,这场朝圣的启程,不是文明的分裂,是文明的守护——地球有数据的光,火星有泥土的根,两者都是“乐土”,都是人类文明不该丢失的部分。
引擎的轰鸣渐渐减弱,大厅又恢复了平静,只有管道的滴水声还在“嗒嗒”响。拓慢慢走出大厅,晨光洒在他身上,像洒在一位守护者的肩上。他知道,属于“望舒号”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属于地球的故事,也会继续——在泥土里,在数据里,在每一个守护文明根脉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