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隔壁传来陈大壮翻墙的动静时,孙玺儿正用放大镜观察叶片脉络。等她反应过来,半截柳条已经不翼而飞。
“陈大壮,你又偷我的实验材料!”孙玺儿生气地喊道。
陈大壮一边跑一边说:“我就拿回去玩玩,说不定能种出更厉害的树呢!”
三年后的某个清晨,河滩突然出现一片奇异的柳林,每片叶子都呈现出曼德博图案,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大自然在回应少女未完成的实验。
3月13日 语文的生态暴力
语文课堂的日光灯管在头顶嗡嗡作响,王梅老师的声音温柔地流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老师!”孙玺儿的喊声惊得前排同学的铅笔掉在地上。她抱着卷起来的坐标纸冲上讲台,展开后露出密密麻麻的计算:“柳枝在风中摆动的轨迹,根本不是诗里写的那样!”她用粉笔在黑板画出悬链线模型 y = a \cosh(\frac{x}{a}) ,又标注出阻力系数公式 C_D = 1.2 \times \text{长径比}^{-0.3} 。
王梅老师微微一愣,扶了扶眼镜,说道:“孙玺儿同学,诗歌往往是一种艺术表达,不一定完全符合科学原理。”
孙玺儿急切地说:“可是老师,如果改成‘千条拟合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既符合空气动力学,又能体现科学之美,而且也不影响诗的意境啊。”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
“这也太复杂了吧,哪有这样改诗的。”
“不过她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呢。”
教研组的老师们已经悄悄围在教室后门,认真地听着孙玺儿的讲解。
当晚,教参修订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新增的注释页上,红墨水写的“文学与科学的辩证”在台灯下泛着微光。
废弃工地的铁丝网锈迹斑斑,孙玺儿和陆岩戴着草帽,像两个秘密特工般搬运树苗。“按六方密堆积原理,株距要压缩到常规值的1/√2。”陆岩说着,用卷尺量出精确到毫米的距离。他们的运动鞋踩过碎砖,惊起一群蟋蟀,却没人注意到这些小生物正沿着斐波那契螺旋的路径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