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立秋的风带着股金石气,吹得诗滢轩的铜铃叮咚作响。沐荷正将一块从庐山瀑布带回的青石板,嵌进新制的博古架里。石板上的水痕在晨光里蜿蜒,像条游动的龙,与案头那枚“瀑语荷心”玉佩的纹路渐渐重合。临风从博物院回来,帆布包里露出半截锦盒,里面铺着暗红的绒布,放着枚青铜凤纹镜,镜面的铜绿里透着点朱砂,像谁用胭脂点过的。
“这是从库房里翻出来的。”他打开锦盒时,镜面忽然映出博古架的影子,石板上的龙纹与镜背的凤纹在光影里交缠,“研究员说,镜缘刻着的‘龙魂凤魄’四个字,是璞玉的笔迹,镜钮里还藏着卷绢纸。”
沐荷的指尖抚过镜背的凤羽,每片羽毛的刻痕里都嵌着点银粉,在光里闪闪烁烁,像瑶池的星光落进了铜纹。她忽然想起《凰赋》里的句子:“凤栖于梧,龙潜于渊,魂魄相守,天地共鉴。”而石板上的龙纹,恰好缺了龙首,形状竟与镜钮的位置严丝合缝。
“该把它们拼起来。”她将青铜镜往石板上一扣,镜钮嵌入龙纹的缺口时,忽然“咔嗒”轻响,镜面的铜绿簌簌剥落,露出底下的鎏金,映出两人交叠的影子,像幅流动的《龙凤呈祥图》。
案头的传文匣忽然震颤,匣里的《荷梅诗钞》自动翻开,停在“庐山瀑布”那页,夹着的半片枯叶上,用朱砂写着行小字:“龙为骨,凤为魂,笔墨为引,可唤故灵。”字迹是碧玉的,笔锋却比别处刚劲,像写的时候握着股气力。
窗外的老梅树落了根枯枝,打着旋儿落在博古架上,枝桠的形状像支未开的凤羽。沐荷忽然看见镜面里的光影在动——璞玉正用刻刀在青铜镜上雕花,碧玉蹲在旁边,把朱砂调成金红,往凤羽的刻痕里填,两人的指尖在镜背相触时,激起的火花落在石板上,竟烧出条龙纹。
“是他们在教我们唤醒魂魄。”她轻声道,取过那支刻过《凰赋》的狼毫,蘸了点镜钮里渗出的朱砂,在石板的空白处写下“龙魂”二字。墨痕刚落,龙纹的鳞片忽然泛起金光,像有无数条小龙从石缝里钻出来,顺着石板往镜面爬。
临风接过笔,在镜背的凤纹旁写下“凤魄”,笔尖的朱砂晕开时,凤羽忽然舒展,鎏金的光芒漫过博古架,在墙上投下片流动的霞,像凤凰展翅时的尾羽。他忽然指着镜钮里的绢纸,边角正从缝隙里露出来,绣着极小的荷纹,与沐荷袖口的补丁针脚一模一样。
拆开绢纸时,一股陈年的樟木香涌出来,里面包着块龙凤纹玉佩,龙首凤颈相缠,恰好是石板与铜镜缺失的部分。玉佩的裂口里嵌着张残页,上面是璞玉的字迹:“光绪二十七年,藏龙凤佩于镜钮,待有缘人合璧,以证龙魂凤魄不散。”
“原来他们早把牵挂藏在了这里。”沐荷将玉佩嵌进铜镜与石板的衔接处,当龙首与凤颈相触的刹那,整面博古架忽然泛出青光,石板上的龙纹与镜背的凤纹活了过来,在光里盘旋起舞,龙吟凤鸣的声浪从纹路里漫出来,像穿越了百年的风。
三日后,老秀才带着位白发老者来访。老者是研究古文字的,看见合璧的龙凤纹忽然红了眼:“这是当年鸣凤阁的镇阁之宝!传闻兵荒马乱时被璞玉藏了起来,说‘待山河安定,再让龙魂凤魄见天日’。”他指着玉佩的内侧,刻着行极小的字:“护我山河,佑我文脉。”
沐荷忽然想起在黄山摩崖上看见的“云海”二字,笔锋里的刚劲与此刻的“龙魂”如出一辙。她取过那本《西域杂记》,翻到“昆仑传说”那页,璞玉的批注里画着幅小图:龙凤交缠的玉佩悬在瑶池上空,池水倒映的影子,正是此刻博古架上的模样。
“该让它们看看如今的山河。”临风将铜镜与石板装进特制的木盒,老者说博物院要办“龙魂凤魄”特展,想让这件合璧的宝物作为镇展之宝,“让年轻人知道,所谓魂魄,从不是虚无的传说,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是藏在笔墨里的坚守。”
开展那日,博物院门前排起长队。穿汉服的孩童举着龙凤纹样的灯笼,白发老者们捧着线装的《龙凤呈祥图》,连文创工坊的年轻人都来了,他们带来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龙凤佩,上面刻着“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与原件的纹路在光里交叠。
特展的展厅中央,合璧的龙凤纹被安置在旋转展台,青石板在下如大地,青铜镜在上似长空,玉佩悬在中间像颗跳动的心。灯光透过凤羽的刻痕,在墙上投下片流动的金,龙纹的青光与之交织,像天地初开时的第一缕光。
“你看那龙鳞。”沐荷指着石板上的纹路,每片鳞甲里都藏着个极小的字,拼起来是“国泰”;而凤羽的刻痕里,藏着的是“民安”。临风忽然想起璞玉诗集里的句子:“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不是为虚名,是为山河春。”
展台的玻璃罩外,一位老兵正对着龙凤纹敬礼。他说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当年有对文人夫妇,为了保护这件宝物,把它藏在战火里,自己却没能躲过硝烟。“爷爷说,他们临死前还在念‘龙魂在,凤魄在,华夏就不会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