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乾隆眼中,英国不过是远来的“藩属”,理应遵循天朝礼仪,像他的臣子一样附身下跪。
马戛尔尼则坚持以觐见英国国王的单膝跪地礼节行礼,双方为此僵持不下。
另外,乾隆固执地认为:“打仗靠的是勇气和彪悍,八旗军能够打败大明王朝军队,靠的是大刀和战马,
如果引进机关枪,八旗子弟将更加懈怠,战斗力将进一步下降。”
乾隆这样的思维是基于对付农民起义军,他就没想到,30年后,
西洋人就是使用这些武器,叩开了大清的国门,西洋鬼子架起两门大炮,大清朝廷就认怂了。
说到底,乾隆与外国使团这场礼仪之争的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与外交理念的碰撞。
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将外交视为“朝贡”和“臣服”,认为外国使团必须通过礼仪来膜拜自己,维护“华夷秩序”。
而英国正处于殖民扩张和崛起时期,强调主权平等和外交礼仪的对等性。
最终,马戛尔尼勉强以单膝跪地完成了觐见,但乾隆对其“不懂礼仪”极为不满,
对于使团带来的先进武器,乾隆仅留下一句“奇异之物,平常耳”,便将它们束之高阁,
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武器背后是科技的结晶,以及对清国防务的破坏,30年后,这些使团的后天,用洋枪洋炮打败了清国,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这次会面,清朝就这样错失了一次可能与世界接轨、了解西方发展的机会。
转眼到了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勋爵阿美士德率使团来华访问。
同样带着西方先进技术和武器,嘉庆和老爷子乾隆一样,固执于礼仪之争,无谓之争成了巨大障碍。
阿美士德明确拒绝行三跪九叩礼,甚至连“单膝下跪”也不愿妥协,坚称这是对英国国王的侮辱。
嘉庆帝则认为英使“傲慢无礼”,直接下令驱逐使团,连面都没见上。
两次使团访华,清朝统治者都将礼仪看得比实际的经济、文化交流更为重要,死守传统朝贡体系,
都是拒绝以平等的姿态与洋人交往,充分暴露出闭关锁国之下思想的僵化以及对世界变化的无知。
“……”
早在乾隆初年,英国商人就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只不过那时候鸦片是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引进的,销量很低。
英国佬喜欢大清的三大件:茶叶、丝绸和陶瓷,在中英贸易中,英国长期处于逆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