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福建大地被一场瘟疫所笼罩。
蔡牵在这场浩劫中死里逃生,然而,留在家乡,等待他的不是瘟疫的再次侵袭,便是被饥饿慢慢吞噬。
走投无路之下,蔡牵选择了下海为盗,就此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海上生涯。
“……”
蔡牵虽没读过多少书,但自幼喜爱听老人们讲述侠义故事。
长大后,他养成了一副仗义执言的热心肠,在乡亲们中间备受追捧,
尤其是那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儿,更是将他视作心中的偶像。
当了海盗,要想在海上立足,就必须壮大队伍,以应对官兵的围追堵截。
蔡牵展现出了他的领导才能,他自封“威武大将军”。
短短几年间,便聚集起近万人的队伍,麾下战船多达百余艘。
你还别说,这支队伍素质不低,纪律严明,在南海海面上纵横驰骋,明确宣称绝不打劫老百姓的渔船,
他们专门挑富商大贾的商船下手。
每次劫得财物,一部分用于补充军备,增强实力,另一部分则慷慨地分给沿海的贫苦百姓,因此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誉,颇得人心。
为了增加收入,蔡牵干脆封锁航道,干起了无本买卖,公然喊出“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的口号,向过往船只收取“出洋税”。
这一举措,严重影响了清朝的海上贸易,让清廷如鲠在喉,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嘉庆七年(1802 年),野心勃勃的蔡牵为了扩大地盘,亲率船队,气势汹汹地攻打厦门海口的大、小担山。
彼时的清军守备形同虚设,平日里当官的花天酒地,当兵的贪图享乐,根本不事训练,战斗力极其低下。
蔡牵敏锐地审视着形势,毅然冒险带领 500 余敢死队员,瞅准时机发动突袭,成功夺取了 13 门红衣大炮。
这 13 门大炮,可是清廷刚刚花重金从厦门火炮制造局购置的,如今却成了海盗们的得力武器。
大炮被夺的消息传来,犹如一道惊雷,震惊了清廷上下。
嘉庆皇帝闻讯勃然大怒,当即传旨令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务必即刻剿灭匪众,不得有误。
皇上的旨意如同催命符,让李长庚倍感压力。
他此前曾深入调查过蔡牵部队的实力,对方拥有上千艘船只,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水师,
无论是战船数量还是装备先进程度,都远远不及海盗。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李长庚一筹莫展之际,他的幕僚献上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