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雷惊蛰,细雨润泽着终南山下的官道。一队车马缓缓驶向长安,为首的牛车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闭目养神。忽然,一阵清脆的童声传来:"先生快看!长安城!"
老者睁开眼,远处巍峨的城墙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他轻抚身旁孩童的发顶:"阿蛮,此去国子监,要谨记你阿爷的嘱托。"
名叫阿蛮的吐蕃少年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是第一批通过吐蕃"蕃学"选拔的学子,将与其他三十名各族少年一同入读国子监新设的"蒙藏馆"。
长安城东的春明门前,礼部侍郎早已率人等候多时。见车队抵达,立即上前行礼:"颜师古先生一路辛苦!陛下特命下官在此相迎。"
老者——正是致仕多年的儒学大家颜师古——微微颔首:"老朽残躯,何劳陛下挂念。"
"先生乃帝师,陛下常说,蒙学改革非先生不可主持。"侍郎恭敬道,"何况此番各族学子入京,更需要先生这般德高望重者镇场。"
车队穿过熙攘的街市,阿蛮趴在车窗上,目不暇接地看着两旁店铺悬挂的各色幌子、街上身着奇装异服的胡商,还有那些他叫不出名字的吃食。最令他惊奇的是,几个明显是吐蕃打扮的商人,正用流利的汉语与唐商讨价还价。
"先生,他们..."阿蛮惊讶地回头。
颜师古捋须微笑:"这便是陛下常说的'文化交融'。等你学成归国,也会成为这样的桥梁。"
国子监门前,各族学子已排成整齐队列。除了吐蕃少年,还有南诏子弟、回纥少年、甚至两个来自极北"骨利干"的孩童。他们身着本族服饰,却都规规矩矩地行着汉礼。
"从今日起,你们便是大唐国子监的生徒。"颜师古站在台阶上,声音虽老却铿锵有力,"不论出身,只问才学。望尔等勤勉向学,将来造福乡梓。"
阿蛮随着众人齐声应诺。当他接过那套崭新的青色儒服时,手指微微发抖——这轻薄的布料,将改变他的一生。
皇宫两仪殿内,李承乾正在批阅各地蒙学兴建奏报。去岁全国新增乡学两千余所,其中边疆州县占了近半。最令他欣慰的是吐蕃逻些城(今拉萨)的"唐蕃学堂"——松赞干布亲自题写匾额,招收贵族子弟三百人。
"陛下,颜师古已到京。"马周轻声禀报,"各族学子安置妥当。"
李承乾放下朱笔:"颜公年事已高,朕本不该再劳烦他。但蒙学改革事关百年大计..."
"先生欣然应命,说愿为文明火种,燃尽残烛。"马周感慨道,"倒是那些学子,初来乍到,言语不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