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有这样的说法:阴阳二气有生机与衰亡之别,有久长与短促之分,人的命运便禀受这种气的特性。
大凡日主及命局所成的格局,若精神法理畅达丰茂(如五行流通、用神得力),称为“生”;意境气象悠长深远(如根基深厚、气脉连贯),称为“永”。
若精神法理枯萎憔悴(如五行偏枯、忌神肆虐),称为“死”;意境气象短浅匮乏(如五行破碎、能量耗散),称为“促”。
寿夭的判断标准:
长寿之命:得气之“生”与“永”者,必定长寿。根据“生永之气”的程度不同:
得气充盛者为“上寿”(如百岁高龄)。
得气中等者为“中寿”(如七八十岁)。
得气略薄者为“下寿”(如五六十岁)。
短寿之命:得气之“死”与“促”者,必定短寿。
根据“死促之气”的程度不同:
气弱无根者,可能幼年夭折。
气散不聚者,可能壮年早逝。
气枯无救者,可能盛年殒命。
大运对寿夭的动态影响:
若命局本应长寿(生永之气充足),但大运逢“穷凶之地”(如用神被冲克、忌神肆虐),则可能“生者死,永者促”,长寿之命反遭夭折。
若命局本应短寿(死促之气强盛),但大运逢“力救之神”(如忌神被制化、用神得生扶),则可能“死者生,促者永”,短寿之命得以延寿。
此外,有些人虽长寿却一生坎坷不顺,有些人虽短寿却多病缠绵,皆由大运走势所致。
寿夭判断的特殊性与道德观:
考察人命时,富贵贫贱的推断多有应验,唯独寿夭的判断应验较少。
因为:
一念之善,可积累福德延年益寿。
一事之恶,会损耗福泽缩短寿命。
若自恃命有“生永之气”而多行恶事,或明知命具“死促之气”却广积阴功,此乃超越命理的因果:
上天不会因偏爱而让恶人长生。
也不会因厌恶而让善人早逝。
区区八字干支的推算,又如何能完全涵盖这些呢?
核心思想解析:
这段论述强调寿夭不仅由先天八字决定,更受后天德行与大运走势的影响,体现了传统命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命运并非完全宿命,人的善恶行为可通过“气”的变化干预寿数。
袁树珊借此呼吁命理研究者不可拘泥于干支推算,需兼顾道德伦理,赋予命理学说以劝善戒恶的社会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