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爽文世界里,主角穿越之后往往第一步就是“做生意”。摆个摊子、开间铺子、做个酱油、卖点糖水,简直如鱼得水,不到半年就“日进斗金”。但如果你认真查阅史书,就会发现:
在古代,经商绝不是一件“谁都能做”的事情。
户籍限制、行会规制、税役制度、宗族束缚、异地歧视、商旅身份贱视……一套套密不透风的制度和社会网络,层层堵住了“平民自由创业”的通道。
“平民自由经商”的现实难度是超乎想象的,收起穿越小说中那种“只要脑子好就能发财”的美梦。
不是谁都能“摆摊”——户籍制度先把你拦住了。
古代的户籍制度是社会控制的基石。
户籍按籍贯分类:编户齐民、军户、匠户、贱籍、商籍;
想在某地做生意,必须是当地“良民户”,否则就是“浮民”;
外来户要“落籍”,往往需宗族举荐、官府保人、缴纳银钱;
如果是逃籍、无籍之人,直接按“游民”“可疑者”治罪;
户口不明,经商所得也无法立契,连打官司都没人管你。所以穿越者开局就摆摊卖吃的?连户籍都没挂上,街头差役一巡逻就把你当“奸民”拖走审问。
想开铺子?没门!——行会行规限制新手入行。
古代各行业几乎都有自己的“行会”组织:织造有“织户会”,盐业有“盐引局”,书坊有“书籍公所”;想做生意,必须得到该行会的准入许可或介绍;新人要交“投名银”“行规礼”,还要“拜会头”;行会控制价格、原材料、货源渠道,新商人没有任何竞争力;一旦破坏规矩,会被“同行抵制”,轻则罚款,重则人身安全都保不住。
穿越者想“下场跑市场”?行会头人一句话:“不守祖规,打出去。”
租铺子?你配吗?
在传统乡村或城市,土地、商铺控制在两大势力手里:地主宗族和官方势力。
商铺多数归大户人家所有,小民无地无铺,只能“租用”;宗族对本地人有强烈优先权意识,外来户想租铺要托关系、送银子;有时还需“认干亲”“进宗祠”,才能被承认;若经营不善或扰了地头蛇,轻则赶走,重则泼粪打人;所以穿越者一脚踩进街道,“我开一家甜水铺”,铺东、铺西、铺头一听:“你是哪房的?谁介绍你来的?”
没有背景,连门槛都摸不到。
市场不是自由博弈,而是“牌照经济”。
在古代,经商往往需要政府颁发的“公验”“铺照”“牙行执照”等许可文件:开酒坊,要“酒课官”发票;经营粮食,要“粮行执照”;典当需“县衙备案”,货物买卖要打“契尾”;私开铺者被称为“黑市牙商”,轻则没收,重则入狱;各类“牙人”“中人”把控流通环节,垄断利润。穿越者没照没验就贸然营业?你不是创业者,是被县衙一纸文书钉死的“私贩违法者”。
在儒家礼教体系中,商人长期被贬为“末流”:
《礼记》:“工商食于农者也”,强调商人“寄生”;宋代以后科举制度优待士人,商人不得参加;明清时期,商人不许穿丝、不许乘轿、不许参与祭祀;商人子弟入学需报明身份,往往遭歧视;商人犯法比士人重一等,连打官司都难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