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代茶具以银器、青瓷为贵,宋代则流行“点茶”技艺,须配建窑、定窑、钧窑、哥窑等名窑茶盏。明清时期紫砂壶、景德镇瓷器成了士大夫饮茶标配。每一件上好茶具,都价值不菲。
例如一只宋代建盏,市价可抵寻常百姓一年口粮。明代中期,一套紫砂茶具,价值三五两银子,相当于普通工匠数月工钱。没有经济实力和身份地位,连喝茶的器具都凑不齐。
普通百姓的茶叶饮用体验,与士大夫阶层天壤之别。百姓喝茶,多是粗茶、草茶、茶末、茶脚,或用茶渣煮汤。寺院施茶、路边茶棚多用此等茶叶,味苦涩、色灰暗,仅为解渴。
南宋《梦粱录》描写市坊茶馆,平民所饮,多是劣等粗茶,每碗售价五文左右。明清时期乡村百姓多用茶渣与草药、花叶混煮,谓之“草茶汤”,谈不上品饮之乐,仅图暖胃解渴。
茶叶虽小,税赋不轻。自唐代起,茶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唐德宗时茶税收入一度占全国财政两成。宋代茶课岁入逾百万贯。明清茶叶专卖、课税、征捐更是层层盘剥。
百姓采茶需缴税,制茶需缴税,卖茶需缴税,运茶需缴税。清代边茶每斤加课银一两,赋税负担沉重,茶农、茶商苦不堪言。
茶税之重,使茶叶成为官绅豪门垄断之利器,平民饮茶成本再高一层。
茶道、茶艺、茶会、茶诗、茶宴,是士大夫的文化游戏。陆羽、苏轼、蔡襄、欧阳修、乾隆皇帝……这些茶文化名家,代表的是身份和地位,而非大众日常。茶文化流传于书画诗酒、文房雅集间,普通百姓难以涉足。明清民谣有云:“茶不属我饮,壶盏皆人富。”正道出茶叶的阶层属性。
茶不仅是饮品,也是礼仪载体、政治工具。唐宋赐茶、明清贡茶,皆为帝王表恩宠、笼络臣属的象征。地方进贡茶叶,茶叶成为政治权力的体现。
民间婚礼、拜师、祭祖,茶是重要礼品。茶叶价值高,普通家庭备茶为礼往往颇费周章。
乾隆年间,杭州一位寒士,为求上进,欲请地方士绅品茶论学。苦借数月,购得上好龙井半斤,又置紫砂壶、景瓷杯数件,茶宴开席前,已耗尽半年积蓄。茶宴之后,寒士负债累累,反被士绅笑其不自量力。
这正是古代茶饮背后阶层藩篱的写照。
古人喝茶不是随便冲泡的平民日常,而是身份、财富、权力的象征。一碗茶,背后是重重成本、门槛、规矩。现代人泡包茶叶包、拧瓶饮料的随意轻松,古人哪敢想象?
从田间到茶盏,每一片茶叶都浸透了土地、赋税、劳役、阶级的滋味。所谓古人“随便喝茶”,只是后人浪漫化、想象化的误解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