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古代人吃肉这事儿,很多人脑海里一幅画面:大块牛羊肉端上桌,油光锃亮的猪蹄、肥鸡、老鸭、鱼虾成堆摆盘,喝口酒就开啃。真要是穿越回去,现实会给你一记响亮耳光。
肉,从来不是寻常百姓的家常菜。东汉《盐铁论》里就说过:“贫民日食菜根,富家肉食珍味。”肉和鱼虾是富家、官员、地主的日常,百姓连菜根都得省着啃。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写《卖炭翁》,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老百姓连取暖都难,更别提天天有肉吃了。
哪怕在被称作“盛世”的唐宋,大部分农家一年能吃肉的日子,基本就那么几次:正月祭祖、冬至杀年猪、红白喜事分点肉。平时吃什么?米汤、稀粥、野菜、咸菜下饭。
官宦人家吃肉?那是特权。穿越文里主角混进朝堂,随手拿个职位,吃穿不愁、山珍海味。现实是,古代官员的俸禄里确实有肉的供应,但那是特权阶层的标配,不是普罗大众的待遇。
以唐代为例,官员的俸禄除了钱米,还常有“肉食口分”,按品级配发。品级高的官员,一月能领到几斤到十几斤肉不等。这肉从哪来?官府养的牲畜,或地方解送。你要是个小吏、胥役?别做梦了,平时连个肉汤都喝不上。
而且古代连官员吃肉也不随便。唐律规定牛是国家重要生产力,不许私宰。连当官的都要申请批准才能杀牛。谁要是擅杀役牛,杖刑伺候。
牛羊肉?有钱都不一定吃得上。很多人以为,古代肉类便宜,牛羊肉遍地都是。实际上牛羊肉极稀罕。牛主要用来耕作,不是吃的。除非是老死、病死,或官方批准屠宰,否则你杀一头牛,不仅违法,还要吃官司。
羊呢?北方牧区多些,但内地种田百姓养羊的少,羊肉多数流向官府、军队、祭祀或高价出售给富户。宋人笔记《梦粱录》就写,杭州城里羊肉价高,一般人家根本舍不得买。真想吃顿牛羊肉,得么花大钱,么等重大节日去蹭官府宴席。
你可能听说过“猪是古代平民的主要肉食来源”,没错,但这“主要”是相对的。
养猪在古代可是件大事。先不说养猪得花粮食喂,等它长成能杀得下锅,少说也得大半年。普通百姓家一年养一两头猪,等过年杀了,肉得晒成腊肉、灌成腊肠、熏成咸肉,分着慢慢吃。一顿炖肉随便啃?你要这么干,家里人能揍你。
清代地方志常记载“腊肉岁供”,意思就是一年就指望这几块肉慢慢消耗。猪肉虽是主要来源,但吃得极少,一家人能炖个猪骨头汤都算奢侈。
你以为江河湖海的鱼虾都归百姓随便打?太天真了。
早在汉唐,渔业就受官府管控。主要渔场、水域往往是国家和地方豪强的“利益水域”。想打渔?要缴纳渔税,还要取得执照。很多地方的好鱼鲜虾都被送往京师或官府食堂。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京城的官宦、富商宴席上有新鲜江鲜、海味,那是因为地方渔税专门供给朝廷,百姓能吃到的,大多是干鱼、腌鱼、小杂鱼。
至于螃蟹?那是文人士大夫秋季的雅兴,价格高昂,一般百姓只能在河滩看着流口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