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古代社会人口流动远没有那么自由
很多穿越小说里的主角,一旦到了古代,动不动就能“浪迹天涯”,随意跨州越郡、南征北战,甚至招徕流民、组建队伍,好像古代社会是个可以随便走动的江湖世界。可真实的历史远不是这样。古代社会,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哪怕你只是跨县活动,也必须有官府颁发的文书,否则你就成了可疑的流民、逃户、盗匪嫌疑人,随时可能被抓捕、盘查、遣返。
我们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交通发达、身份证在手,说走就走。但在古代,国家治理靠的是户籍和地方保甲制度。人口流动如果失控,等于税源流失、劳役逃逸、治安恶化,这对国家来说是极大的威胁。
税收流失 —— 人一跑,土地无人耕种,赋税难以征收。
徭役流失 —— 国家徭役编派、军役征调都按户籍丁口来算,人跑了徭役谁负担?
治安隐患 —— 无籍流动人口无法纳入地方治理,极易被视作盗匪、乱民。
所以历代王朝都对人口流动实行严格控制,哪怕是最简单的“跨县移动”,也必须经过官府许可,持有合法文书。
什么是“过所文书”?
所谓过所文书,就是古代百姓出县、出州时必须持有的官方凭证,相当于“通行证”。
以唐代为例,《唐律疏议》明确规定,百姓离开本县要凭县给文书,州给凭状,未持文书而出县、出州者,以“逃亡论罪”,即按逃役、逃户处理。
宋代的规定更细,凡私自离籍远行,官府可依法收监问罪,地方保甲亦有责任。明清时期,文书分得更细,有“过所”“保结”“路引”等不同名称,但目的都是一致的——证明此人来路正当,不是盗匪逃户。
这些文书一般会写明:
本人姓名、籍贯、年龄
出发时间、目的地
路径、预计停留期限
发文官府印信
缺了文书,你在外地就是非法流动人口,轻则被盘查、驱逐,重则入狱、充役。
古代没有全国联网的户籍系统,地方对流动人口防范的手段就是查文书。
你带文书,就说明:
你是本地合法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