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女娲治水传说与庙内蝗神祭祀结合,形成“正月社日必祭“的防灾传统。
数理象征:如平定娲皇庙正殿面宽6间(取阴数)、天水伏羲庙古柏64株(对应八卦方位)。
装饰元素:龙凤、兽首、七星北斗等图案广泛运用,红色主色调象征祥瑞,斗拱出檐深远体现明代建筑风格。
三叔的拇指在蚊子尸体上轻轻一碾,细小的血珠渗入青砖缝里。他摸出火折子,火苗舔舐着六根乌木梵香,青烟袅袅间,尹珏的眉眼已浸透了晨雾里的凉意。两人并肩跪在人祖神像前,粗粝的麻衣下,脊背弯出青松的弧度。
这座供奉伏羲女娲的庙宇,始建于西周王畿的薄雾之中。六百年前娲皇宫的考古发现,让战国陶器上的云雷纹与6280年前先民的遗骨,在时光长河里悄然相逢。檐角铁马撞响晨钟时,三叔总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那句:“这庙里的香灰,比史书厚。“
正月二十的诞辰日,女娲娘娘的銮驾会巡过汾河两岸。三叔记得十四岁那年,抬轿的汉子们赤膊绑着红绸,花轿在青石板上颠得似要散架,可那日尹珏的祖母却在神龛前红了眼眶——她年轻时被山洪冲散的嫁妆,正压在神像底座第三块砖下。
七月十九的庙会最是热闹。三叔数着脚步声穿过五凤楼,见平定来的戏班子正咿咿呀呀唱《补天》,台下香客们把面人儿扔进香炉,灰烬里霎时腾起千百个女娲娘娘。尹珏突然扯住他袖口,指向高处:“你看那斗拱上的蟠龙,跟我家老宅天井的藻井一模一样。“
神像前的青铜香炉里,六百年的积灰正在苏醒。三叔摸到香案暗格里冰凉的玉圭,那是女娲补天时落下的残片,尹珏的曾祖父曾用它镇住过村口发疯的黄牛。当最后一缕香灰飘向供桌,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发大水那夜,族人们举着火把在庙前结成人墙,火光里的傩面与此刻的傩戏台,竟是同个模子刻的。
檐角铁马第十七次撞响时,三叔数着台阶往地宫走。三百二十级青石阶下,伏羲的石棺与女娲的玉棺相向而卧,中间隔着半幅断裂的河图。尹珏突然说:“我梦见过这地宫,女娲娘娘在织锦,伏羲在画卦,锦上云纹与卦象里的雷声,都化作萤火虫飞出来。“
暮色漫过娲皇庙的琉璃瓦当时,三叔在偏殿发现半块残碑。碑文记载着明嘉靖年间重修时的数理玄机:正殿六间取坤卦之数,古柏六十四株暗合先天八卦,连神像衣袂上的云纹,都是按《禹贡》山川走向雕琢的。尹珏的指尖抚过碑面,忽然轻笑:“原来这庙宇,早就是部活着的《周易》。“
当最后一粒星子沉入汾河,三叔与尹珏在神像前并排躺下。月光漫过女娲补天的纹样,照见他们身上重叠的胎记——那是从未向外人言说的族徽,像道蜿蜒在血脉里的山川。远处传来傩戏班渐行渐远的唱腔,恍惚间三叔又听见了先祖们踏着洪水而来的脚步声,那节奏,与今日抬轿汉子的步伐,分毫不差。
三叔: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也曾是“神土”的一部分。
天空中也许盘旋着某种正义,舞台上却已经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
血色残阳如凝血般悬在青铜祭坛上方,尹珏蹲下身用羊皮卷轴拂去石板上的积灰。三叔的烟斗在暮色里明灭,青烟袅袅间他忽然开口:“知道么?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是上古神只们用星屑与骨血浇筑的圣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