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若先生乃当世大儒,德高望重,他若真有害我之心,何须如此折节下交,亲笔相邀?
这封拜帖,字字恳切,是前辈对后辈的期许,
若我因前事杯弓蛇影,拒而不往,岂非显得心胸狭隘,不识抬举?”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抽芽的柳枝,眼中闪烁着一种被认同的渴望和重新燃起的斗志:“春闱在即,这正是我正名之时!文若先生清誉卓着,他的小会,汇聚的必是真正有识之士。
若能借此机会,阐述我心中所学,让更多人理解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之理,或能真正扭转风气,为江南水患、为天下生民,寻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陈九的警惕,在文若那封情真意切、姿态极低的拜帖和“前辈期许”的光环下,终究是松懈了。
他太渴望证明自己,太渴望将胸中所学付诸实践,也太需要一个像文若这样德高望重的“正名者”。
他忽略了蓝姑的担忧,忽略了景昭崩塌后更深的水面下潜藏的恶意,更忽略了春闱这个特殊节点所蕴含的致命杀机。
“替我回帖文若先生,”陈九转过身,脸上带着决然,
“陈九,定准时赴会!”
三日后,澄心阁内,檀香袅袅,气氛比上次更为“私密”和“融洽”。
除了文若先生,只邀请了三位真正以学问着称、与文若私交甚笃的老翰林,以及柳明薇,显然,文若需要一位清流明珠作为“公正”的见证。
孔希声并未在场,似乎刻意避嫌。
文若先生亲自在阁前相迎,执手相看,嘘寒问暖,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九公子气色见好,老夫心甚慰!快请入座!今日小会,只论学问,不论尊卑,公子尽可畅所欲言!”
落座奉茶,文若先生绝口不提琼林苑旧事,只谈文坛轶事、古今经典,言语间对陈九的“格物致知”理论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和由衷的赞赏,仿佛一位真正求教的后学。
几位老翰林也态度和蔼,对陈九在琅琊书斋关于水患的见解表达了钦佩。柳明薇安静地坐在一旁,清冷的眸光偶尔扫过陈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气氛极好,陈九紧绷的心弦渐渐放松,甚至感到一种久违的、被真正理解的畅快。
文若先生学识渊博,见解深刻,每每提问都切中肯綮,让陈九谈兴渐浓。
品过两道香茗,文若先生似乎意犹未尽,他放下茶盏,抚须叹道:“九公子之论,常能发前人所未发,切中时弊根本,老夫近来整理旧卷,偶得一残篇,所论之题,直指治国之核心,每每读之,都觉振聋发聩,却又觉其意未尽,颇感遗憾。不知公子可有兴趣一观,或能补其不足,令其焕发新辉?”
“先生过誉,草民惶恐。”
陈九拱手,但眼中闪烁着被激发的学术热情,
“若能拜读先生珍藏,实乃三生有幸!”
文若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光,示意书童,书童捧出一个古朴的紫檀木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