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陛下,"赵文渊从容应答,"臣以为,治国之道贵在'通达'。以往政令晦涩,百姓难懂,才给了贪官瞒天过海之机。若能将律法税则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谣、故事,让万民皆知,方能真正做到上下一心。"
皇帝若有所思,命人取来笔墨:"即刻下诏,应天书院弹劾贪官有功,特赐白银千两,扩建算学、机关工坊。王禹卿升任国子监司业,陆明远、赵文渊入翰林院,专司赋税改革与杂学推广。"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将杂学之士破格录入翰林院,这在大历朝尚属首次。但看着皇帝不容置疑的眼神,众臣纷纷俯身叩拜:"陛下圣明!"
然而,圣裁虽下,推行新政却非易事。陆明远等人甫一上任,便遭遇重重阻力。老旧的官僚体系如同生锈的齿轮,对新事物百般抵触。有人嘲讽"算学不过是孩童把戏",有人弹劾"机关奇巧有违祖制"。
面对困境,陆明远想起在应天书院时的情景。他与赵文渊商议后,决定故技重施——在京城最热闹的天桥设下"算学擂台"。擂台之上,摆放着赋税速算盘、简化版机关器械,还有用算学原理设计的趣味谜题。
"各位看官!"赵文渊身着便服,手持折扇大声吆喝,"今日擂台,不论身份贵贱,只要能解开算学谜题,或是提出改进机关的妙策,皆有重赏!"
起初,围观者多是好奇的市井百姓。但当有人亲眼目睹速算盘眨眼间算出复杂税账,当孩童用算筹破解了"鸡兔同笼"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甚至有账房先生、工匠师傅主动参与讨论,提出许多实用建议。
此事很快传到宫中。皇帝微服前来,混在人群中看得津津有味。见一老掌柜用算筹推演商铺盈利,他忍不住上前请教。老掌柜不知对方身份,热心讲解:"老爷您看,这加减乘除就跟过日子一样,算明白了才不吃亏。朝廷要是都用这法子管账,咱们百姓也能少受些蒙骗。"
回宫后,皇帝即刻下诏:在六部增设算学主事,各州县设立"民生学堂",由翰林院编写通俗教材。同时,命陆明远等人牵头,将机关术应用于水利、城建等实务。
一年后,应天城焕然一新。新修的水利设施采用改良后的机关水闸,可自动调节水位;城墙防御工事融入机关陷阱,匪患锐减;百姓们拿着新编的《算学启蒙》,也能算出自家该缴多少赋税。
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士林之间。以往被轻视的算学、机关术登堂入室,各地书院纷纷开设杂学课程。学子们不再局限于经史子集,开始将目光投向经世致用之学。正如王山长在升任国子监司业时所言:"圣贤之道,既在书中,也在民生烟火里。"
多年后,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总会想起那个改变朝局的盛夏。皇帝的一纸圣裁,不仅为应天书院学子正名,更撕开了千年陈规的裂缝,让算学、机关术等"杂学"得以重见天日,为大历朝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革新之路。而陆明远在翰林院的手记中,那句"学问无贵贱,致用方为道",也是真理性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