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西秦 鲜卑 乞伏国仁 385—431年 陇西 与后秦、胡夏长期混战,后被胡夏所灭
前燕 鲜卑慕容部 慕容皝 337—370年 辽东、河北 慕容恪辅政时强盛,后为前秦所灭
后燕 鲜卑慕容部 慕容垂 384—407年 河北、山东 慕容垂重建燕国,参合陂之战败于北魏
南燕 鲜卑慕容部 慕容德 398—410年 山东 刘裕北伐灭之,为南朝宋奠定基础
北燕 汉(冯跋) 冯跋 407—436年 辽东 冯跋推翻鲜卑化政权,后为北魏所灭
成汉 氐 李雄 304—347年 益州 李雄在蜀地建立政权,后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政权特点与民族矛盾
1. 胡汉分治的二元统治
- 多数政权采用“胡”(少数民族)与“汉”分设官职的制度,如前赵设“大单于”管胡族、“丞相”管汉族,后赵称汉人为“赵人”、羯人为“国人”,法律上对胡族特权予以保护。
- 目的:既维持本民族武力优势,又利用汉族士人治理农耕区,但加剧了民族对立。
2. 频繁的战争与屠城
- 政权平均寿命仅十余年,战争以争夺人口、粮食、草场为核心,屠城现象屡见不鲜。如石虎攻青州,“坑杀士女三万余人”;冉闵发布“杀胡令”,导致中原胡族人口锐减,史载“胡亡而汉兴者不可胜计”。
3. 汉化与反汉化的拉锯
- 汉化派:如前秦苻坚以“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为目标,推行儒学教育、均田制,重用汉人王猛,一度接近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更是全面汉化的巅峰。
- 反汉化派:后赵石虎、胡夏赫连勃勃等以屠杀立威,拒绝采纳汉制,政权往往短命。
三、文明的撕裂与重生: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剧变
(一)人口锐减与衣冠南渡
- 中原人口损失:据《晋书》记载,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北方人口约1400万,至十六国时期(350年前后)可能不足500万,战争、饥荒、瘟疫为主要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