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半年后,苏州,横山。
曾经的荒山野岭,如今已是天翻地覆。一座占地数千亩,被高墙与壕沟环绕的巨大建筑群,拔地而起。这便是大明第一座皇家军工总署。
它的布局,完全迥异于这个时代的任何工坊。
一条宽阔的石板主干道贯穿南北,两侧是分工明确的各大厂区:炼铁区、锻造区、机械加工区、火药制造区、总装测试区……每一个厂区,都由数十座巨大的青砖厂房构成。高耸的烟囱林立,如同指向天空的钢铁森林。
厂区之间,由无数条铁轨纵横连接。一辆辆由畜力或人力推动的轨道板车,载着通红的铁锭、成型的零件,在各个工序之间高效地流转。这,便是朱雄英引入的“厂内物流”概念。
炼铁区,是整个总署的心脏。十座新式改良的高炉,比传统高炉高大了一倍有余。它们采用水力鼓风机,日夜不息地吞吐着焦炭与铁矿石,喷吐出炽热的铁水。那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半边天,也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工业时代的黎明。
总署的一间核心办公室内,墙上挂着三幅巨大的匾额,上面分别写着朱雄英亲笔题写的十二个大字:
“质量是生命,标准是天条!” “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 “今日之图纸,明日之国威!”
这,是军工总署的三大铁律。
办公室里,新上任的总署总办,正是被朱雄英从格物司提拔起来的宋应星。他正与几位核心匠师,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激烈地讨论着。
“不行!”宋应星指着图纸上一个火铳机括的零件,断然否决,“公差必须控制在半毫之内!殿下有令,我们的目标,是让京师造出的枪栓,能完美地装在广州造的枪管上!任何一点偏差,都是对将士们性命的不负责任!”
他的身旁,独臂匠神铁臂,正拿着一个奇特的、带着刻度的铁制卡尺(游标卡尺的雏形),对一个刚刚锻造出来的零件进行检验。
“尺寸合格。硬度……比部颁标准高出半成。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他面无表情地说道,眼中却闪烁着一丝满意的光。
总署的另一侧,是新成立的“军械研究院”。这里没有炉火与喧嚣,只有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和一个个埋首于图纸与算筹之间的年轻学者。他们正在朱雄英提供的“手稿”指导下,对火药的配比、弹道的轨迹、金属的应力,进行着这个时代闻所未闻的理论研究。
研产一体,就此落地。
一个晴朗的午后,朱雄英在徐辉祖等人的陪同下,第一次踏入了这座由他亲手缔造的工业圣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