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按语】此条内容的注释在《伤寒论·太阳中篇》中有详尽表述,在此不再重复解释。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第十九
蛔厥者,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非)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按语】“此为脏寒”中的“此”字,依理应当是“非”字。若是“此”字,便难以对寒厥进行准确辨别,应当将其改正为“非”字。
妇女产后病第二十一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热在里,结在膀胱也,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
【按语】“热在里,结在膀胱也”这八个字,理应放在本条上文“恶露不尽”之后,没有用大承气汤来泻膀胱瘀血的道理,所以要将这八字移至上述位置。此外,“再倍”这两个字,属于多余的文字。
产后中风病痉者,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按语】在“产后中风”之后,应当补上“病痉者”这三个字,这样才与所对应的方剂相契合。若没有这三个字,那么将人参、附子应用于产后中风且伴有发热的病症,这怎么行得通呢?而且又为何要用“竹叶”来给这个方剂命名呢?况且方剂中有提到颈项强时要用大附子的文字表述,然而本篇中却只有症状描述而没有与之匹配的完整方剂阐述,由此可以推断,此处必然存在简册脱漏的情况,所以“病痉者”这三个字应当补上。
妇人杂病第二十二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或结热中,痛在关元,脉数无疮,肌若鱼鳞,时着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来」(未)多,经候不匀,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痛;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非有鬼神;此皆带下,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按语】“在下来多”中的“来”字,应当是“未”字。本条所论述的都是月经相继断绝之类的病症,如果是“来多”,那就既与上文内容不符,和下文提到的“经候不匀”也不相符,所以应当将“来”改成“未”。另外,本条内“此皆带下”这四个字,应当放在“非有鬼神”的后面,这样文义才连贯顺畅,所以应当移动这四个字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