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胁下满痛,伴有发热,脉象紧弦,这是寒证,适宜用温性药物攻下,可使用大黄附子汤。
【按语】“胁下偏痛”的“偏”字,应当是“满”字,肯定是传抄错误。
【注释】腹满且疼痛,是脾脏实邪;胁下满痛,是肝脏实邪。发热,如果脉象数大,是胃热实邪。如今脉象紧弦,是脾寒实邪,应当用温性药物攻下,所以用大黄附子汤攻下寒实之邪。方中佐以细辛,是为了驱散肝经寒邪,这是攻下肝脾寒实之邪的方法。
【集注】尤怡说:胁下满痛且脉象紧弦,是阴寒凝聚。虽然有发热,也是阳气被郁滞所导致的。因此,不用温药就不能消除寒邪,不用下法就不能去除凝结之邪,所以说适宜用温性药物攻下。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炙) 细辛(二两)
以上三味药,加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温服。如果是强壮的人,煮取二升半,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如人行走四五里路的时间,再服下一剂。
病人腹满,发热,已经十日,脉象浮而数,饮食如常,用厚朴七物汤治疗。
【注释】病人腹满,这是里证。发热,是里有热。然而已经十日,脉象仍然浮而数,表明表热也还没有解除。饮食如常,说明胃热能够消化谷物。因为胃热里实,又有表热发热,所以用厚朴七物汤,使表里之邪同时解除,腹满与发热都能消除。这是桂枝汤与小承气汤的复方。
【集注】程林说:腹满,是体内有实热。十日脉象仍然浮而数,浮脉表示病在表,表热之邪还没有解除,所以发热;数脉表示病在里,里热能够消化谷物,所以饮食如常。用这个方剂可荡涤腹满并解除表热。表里都为实证,应当先解表,然后才能攻里。如今表邪轻微而里邪严重,所以用承气汤与桂枝汤相合,以调和表里,就如同伤寒病使用大柴胡汤一样,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二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以上七味药,加水一斗,煮取四升,每次温服八合,一天服三次。如果有呕吐症状,加半夏五合。如果有下利症状,去掉大黄。如果寒邪较重,把生姜加至半斤。
按压心下部位感到满痛,这是实症,应当攻下,适宜用大柴胡汤。
【按语】“按之心下满痛”之下,应当有“有潮热”这三个字,如果没有这三个字,就不应当用大柴胡汤,肯定是传抄遗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