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以上三味药,加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按语】这个方剂中的甘草,应当是茵陈蒿,必定是传抄书写有误。
阳明病用火法治疗,额头上微微出汗,而小便不利的,必然会发黄。
【注释】阳明病没有出汗,不用葛根汤发汗,却用火法劫取汗液,导致热邪炽盛,津液干涸,饮水后水液停聚,热邪向上熏蒸,所以额头上微微出汗,而全身反而不出汗。如果小便通利,那么病从燥化,必然会烦躁口渴,适宜用白虎汤;如果小便不利,那么病从湿化,必然会发黄,适宜用茵陈蒿汤。
【集注】喻昌说:阳明病,湿邪停聚,热邪郁积,烦渴加剧,势必会发黄。然而,如果出汗,热邪能从体表散发,就可以避免发黄;如果小便多,热邪能从下焦泄出,也可以避免发黄。如果误攻下,热邪就会更加内陷,津液更加损伤,汗和小便就越发难以排出。如果误用火法,热邪就会更加炽盛,津液向上奔涌,额头虽然微微出汗,但全身的汗和小便就越发难以排出。发黄的变症,怎么能避免呢?
程知说:太阳经发黄,是因为寒邪郁遏湿邪,湿邪不能解除;阳明经发黄,是因为湿邪瘀积热邪,热邪不能发散,所以应当分经论治。
阳明病,没有出汗,小便不利,心中感到烦闷不适,身体必然会发黄。
【注释】阳明病没有出汗,这使得热邪无法从体表散发。小便不利,意味着湿邪不能从下焦排泄。心中烦闷不适,表明湿邪与热邪在体内郁积。所以身体必然会发黄,适宜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既能向外发散表邪,又能在内通利小便。如果经过发汗、催吐、攻下之后,或者小便通利,但心中仍烦闷不适的,这是热邪郁积,并非湿邪与热邪共同瘀积。若大便干结,适宜用调胃承气汤攻下;若大便软,适宜用栀子豉汤涌吐。
【集注】方有执说:没有出汗且小便不利,那么湿邪停滞,心中烦闷不适,这是湿邪停滞、热邪郁积,所以知道必然会发黄。
张璐说:在外不能出汗,在下不能排尿,湿热郁积在胸中无法宣泄,势必会熏蒸身体而发黄。
阳明病,面部呈现红色,不可攻下,否则必然会发热、面色发黄,且小便不利。
【注释】阳明经的病症,面部应当呈现红色,这表明热邪仍然郁积在经脉,还没有传入里而形成实症,所以即便不大便,也不可攻下。如果攻下,那么郁积在经脉的邪气不能解除,必然会导致发热、面色发黄;如果患者体内干燥,小便通利,那么病会随燥气而化,应当不会发黄,但必然会出现大便干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