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汉纪四十三,从公元125年(乙丑年)到公元133年(癸酉年),一共九年。
在公元125年(乙丑年),也就是孝安皇帝下延光四年的时候,发生了好多事儿。
这年春天二月,下邳惠王刘衍去世。到了月底,皇帝决定来一场南巡。
三月初一,居然出现了日食。没几天,皇帝到了宛城,身体就开始不舒服了。没撑住,没走出多远,在从宛城出发,到叶县的时候,皇帝就在车上驾崩了,年仅32岁。
皇后和阎显兄弟、江京、樊丰等人开始密谋,说:“皇帝在半道上驾崩,济阴王又在京城,如果让公卿大臣立他为帝,那麻烦可就大了。”于是对外谎称皇帝病情严重,把皇帝遗体挪到卧车上,一路假装正常地上饭、问安。就这样急急忙忙赶了四天路,终于回宫。第二天,派司徒刘熹去祭告天地、宗庙和社稷,请求天命。当晚,才正式发丧。然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任命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这太后一心想长期把持朝政,就想着立个年幼的皇帝,和阎显等人在宫中定下计策,把济北惠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迎过来当继承人。可怜济阴王因为之前被废黜,连到殿上看一眼皇帝棺木都不行,只能悲痛大哭,饭都不吃了,宫里宫外的官员们看了没有不心疼的。
没几天,济南孝王刘香也去世了,还没有儿子,封国就这么没了。又过了些日子,北乡侯登基当皇帝。
到了夏天四月,太尉冯石被任命为太傅,司徒刘熹成了太尉,参与总领尚书事务,前司空李合当上了司徒。
阎显忌惮大将军耿宝位高权重,毕竟人家在前朝就威风八面的。于是暗示有关部门上奏说:“耿宝和他的党羽,像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还有王圣的女儿王永等人,相互勾结,作威作福,简直大逆不道。”没多久,樊丰、谢恽、周广都被下狱处死,家属被流放到比景。耿宝和他弟弟的儿子林虑侯耿承都被贬为亭侯,打发回封国,耿宝在路上就自杀了。王圣母子被流放到雁门。这之后,阎景当上卫尉,阎耀做了城门校尉,阎晏成为执金吾,阎家兄弟都掌握了重要权力,那叫一个肆意妄为。
六月,大赦天下。
到了秋天七月,西域长史班勇率领敦煌、张掖、酒泉的六千骑兵,再加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的军队,一起攻打后部王军就,大获全胜,斩杀和俘虏了八千多人,活捉了军就和匈奴的持节使者,把他们带到当初索班战死的地方斩首,还把首级送到京城。
冬天十月,越巂山发生了崩塌。
这北乡侯病情越来越严重,中常侍孙程就对济阴王的谒者长兴渠说:“济阴王本来就是嫡传正统,也没什么过错,先帝听了小人谗言,才把他废黜。要是北乡侯挺不过去,咱们一起干掉江京、阎显,肯定能成功。”兴渠觉得有道理。还有中黄门南阳人王康,以前是太子府的属吏,以及长乐太官丞京兆人王国等人,都支持孙程。江京对阎显说:“北乡侯这病看样子好不了,皇位继承人得赶紧定下来,为啥不早点把各王子召来,挑一个立为皇帝呢?”阎显觉得在理。结果没几天,北乡侯就去世了。阎显赶紧报告太后,不但秘不发丧,还继续征召各王子,关闭宫门,派兵严守。
十一月,孙程、王康、王国,还有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泛、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人,在西钟下面聚在一起商量,还把单衣都割破发誓。就在当天晚上,他们在崇德殿上会合,然后冲进章台门。当时江京、刘安、李闰、陈达等人都坐在宫门下面,孙程和王康冲上去就把江京、刘安、陈达给杀了。他们觉得李闰在宫里权势大,大家都服他,就想拉他入伙,还拿刀威胁他说:“现在要立济阴王为帝,你可别捣乱!”李闰赶紧说:“行嘞!”然后他们扶起李闰,一起到西钟下把济阴王迎过来登基,这皇帝才11岁。接着,他们召集尚书令、仆射等官员,跟着皇帝的车驾前往南宫,孙程等人则留守宫门,挡住内外。皇帝登上云台,召集公卿百官,让虎贲、羽林卫士分别驻守南、北宫的各个宫门。阎显当时还在宫里,又着急又害怕,不知道该咋办。小黄门樊登劝阎显用太后的诏令,召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带兵驻守平朔门,抵抗孙程等人。阎显把冯诗骗进宫中,对他说:“济阴王登基,可不是太后的意思,玉玺就在这儿呢。你要是肯出力,封侯那都不是事儿。”太后还让人给冯诗授印,说:“谁能抓住济阴王,就封万户侯;抓住李闰,封五千户侯。”冯诗他们嘴上答应,却借口说:“仓促被召来,带的人太少了。”阎显就让他们和樊登去左掖门外迎接援兵,结果冯诗当场就把樊登杀了,带兵回营坚守。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急忙从宫中赶回外府,召集士兵到盛德门。孙程传诏让尚书们去抓阎景。尚书郭镇当时生病卧床,听到消息,立刻率领值宿的羽林军出南止车门,正好碰上阎景带着手下拔刀大喊:“别挡道!”郭镇下车拿着符节宣读诏令,阎景嚣张地说:“什么诏令!”说着就砍向郭镇,没砍中。郭镇反手一剑,把阎景砍下车,手下人用戟叉住他胸口,就把他抓住了,送去廷尉的监狱,当晚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