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孝安皇帝在位前期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丁未年)
春天,正月初一,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蜀郡边界外的羌人归附了咱们这边。
二月丁卯日,从清河国划分出一块地方,封皇帝的弟弟常保为广川王。
庚午日,司徒梁鲔去世了。
三月癸酉日,出现了日食。
己卯日,永昌边界外僬侥族的夷人陆类等整个种族都来归附咱们。
甲申日,把清河孝王葬在广丘,由司空、宗正负责操办丧事,葬礼规格比照东海恭王。
自从和帝丧事结束之后,邓骘兄弟时常住在宫中,邓骘不想长时间住下去,一再请求回到自己的府邸,太后就允许了。在夏天的四月,朝廷大动作,封了太傅张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车骑将军邓骘,还有城门校尉邓悝、虎贲中郎将邓弘、黄门郎邓阊,个个都成了列侯,每人还都有一万户食邑。邓骘因为有定策的大功,额外再增加三千户。不过呢,邓骘和他的几个弟弟,不想接受这些赏赐,坚决推辞。朝廷不同意,他们干脆躲着来传达旨意的使者,千难万险地跑到皇宫,一次又一次地上奏疏,陈述自己的想法,来来回回有五六次,朝廷这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五月,甲戌日,朝廷任命长乐卫尉鲁恭当司徒。鲁恭向皇帝进言说:“过去的制度规定,立秋的时候才执行轻微刑罚。但从永元十五年开始,改成在孟夏时节执行。结果呢,刺史、太守就在盛夏时节征召农民,把人拘起来审问查验,没完没了地拖着。这对上违背了时令节气,对下又耽误了农业生产。其实《月令》里说‘孟夏断薄刑’,是指那些轻罪已经判定,只是不想让犯人长时间关押,所以才及时判决。我觉得现在孟夏的这个制度,应该按照《月令》里的规定来。以后判决案件、审查犯人,都以立秋为界限。”鲁恭又上奏说:“孝章皇帝为了辅助天地人三正的微意,制定法律明确规定,所有案件都要在冬至之前判决。但有些跟国家不是一条心的小官吏,一到十一月,只要抓到犯死罪的人,也不管是非曲直,马上就杀掉,就算有可疑的地方,也不再重新审理。应该规定,犯了死罪的,要到冬月过完才判决。”朝廷对鲁恭这些建议都采纳了。
丁丑日,皇帝下诏,封北海王刘睦的孙子寿光侯刘普为北海王。
九真境外以及夜郎的蛮夷部落,整个地区都主动归附汉朝。
西域都护段禧等人虽然守住了龟兹,但道路被阻断,文书无法传递。朝廷里讨论这事的公卿大臣们觉得“西域又远又难到达,还多次发生背叛事件,派官吏和士兵去屯田,花费没完没了”。六月,壬戌日,朝廷决定撤销西域都护,派骑都尉王弘征调关中的部队,去迎接段禧以及梁慬、赵博,还有伊吾卢、柳中屯田的官吏和士兵回来。
当初,烧当羌部落的首领东号的儿子麻奴,跟着他爸来投降汉朝,住在安定郡。当时那些投降的羌人分布在各个郡县,都被当地官吏、百姓中的豪门大族当苦力使唤,心里积攒了一堆愁怨。等到王弘往西去迎接段禧,征调金城、陇西、汉阳的羌人好几百上千骑兵一起去,郡县催得又急。这些羌人害怕去远方屯守回不来,走到酒泉的时候,就有不少人逃跑叛乱了。各郡又纷纷派兵阻拦,有的还把羌人的营帐给捣毁了。这下,勒姐、当煎部落的大首领东岸等人更加惊恐,一下子全都崩溃反叛。麻奴兄弟也跟着族人一起往西逃出塞外。先零部落的分支滇零,以及锺羌等部落,开始大肆抢劫,还切断了陇道。当时羌人归附汉朝已经很久了,早就没有武器盔甲,有的人就拿着竹竿树枝当戈矛,有的人背着案板当盾牌,还有人举着铜镜假装是兵器,郡县的官员胆小怕事,根本管不了。丁卯日,朝廷赦免了那些联合起来谋划叛逆的羌人的罪行。
秋天,九月,壬午日,太尉徐防因为出现灾异现象,还有盗贼作乱,被皇帝下诏书免职。三公因为灾异被免职,就是从徐防开始的。辛未日,司空尹勤因为大雨成灾、洪水泛滥,也被免职。
仲长统在《昌言》里说:光武皇帝对过去几代皇帝失去权力这事很生气,对那些权臣窃取国家命运也很愤怒,结果矫枉过正,权力不交给下面的官员。虽然设置了三公,但政务都归尚书台管。从那以后,三公的职位就跟充个数差不多。然而一旦国家治理得不好,还是要谴责三公。权力转移到外戚手里,宠信身边的宦官。他们亲近自己的党羽,任用自己人,在京城到处安插,在各个郡县也布满势力。把贤能和愚蠢的人颠倒过来,在选拔人才上做手脚。让没本事的人守着边境,让贪婪残暴的人治理百姓,搅得老百姓不得安宁,还惹得四方的少数民族愤怒,导致叛乱,天下大乱,百姓怨气冲天,阴阳失调,日月星辰都出问题,怪异现象频繁出现,害虫吃庄稼,水灾旱灾不断。这些都是外戚和宦官造成的,结果却把责任推给三公,甚至让三公被处死、免职,这真的让人想仰天大喊,哭到吐血啊!而且,中期选三公的时候,就挑那种清正老实、循规蹈矩的人,这就是些像妇女一样守规矩,在乡里还算常见的普通人罢了,哪有资格处在三公的位置上啊!形势已经那样了,选人又这样,却还指望三公能为国家立下大功,给百姓带来好处,这差距也太大了吧!以前汉文帝对邓通那是相当宠爱,但还是能让申徒嘉实现自己的志向。要是能像这样任用三公,还怕身边的那些小臣干什么呢!可到了近代,外戚和宦官,要是请托他们的事办不成,或者他们心里不爽了,马上就能让人陷入意想不到的灾祸,怎么可能弹劾纠正他们呢!以前是给三公的权力大,但对他们的要求轻;现在是给三公的权力小,对他们的要求却重。光武帝削弱三公的权力,到现在变得更严重了;不把权力交给外戚,几代之后就不行了。这就是亲近和疏远的形势不一样造成的啊!现在的皇帝要是真能把权力都交给三公,明确分工、要求他们完成职责,如果官员们坑害百姓,选拔任用的人不贤能,百姓不得安宁,打官司的不断,天地经常出现异常变化,人和事物都有怪异现象,到那时候再让三公分担这些罪责也不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