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章 辛润通络:老茶客的胁痛之谜
津门市的早春,细雨如丝。岐仁堂的铜铃被穿堂风一吹,叮当声里混着紫砂壶的闷响。七十二岁的老茶客陈老爷子蜷在竹椅上,左手按着左胁,眉头皱得像揉碎的茶叶末——这毛病跟了他五年,每逢阴雨天,左胁就像被湿麻绳捆住,疼得连茶盏都端不稳。
“岐大夫,您瞧瞧,这疼法跟拧毛巾似的,”老爷子呲牙咧嘴,“西医说是什么‘神经痛’,吃了半年药片,疼起来还是要人命。”
岐大夫放下手中的《临证指南医案》,指尖搭在老爷子腕上。脉涩得像生锈的铁链,关部尤其沉滞。再看舌苔:根部薄黄,舌边隐隐有瘀点。“您这疼是不是晚上重,转身时像有根针戳着?”
“可不是嘛!”老爷子眼睛一亮,“就跟有根丝线勒着,咽口茶都觉得喉咙发干。”
“这是肝络瘀滞,营液枯槁。”岐大夫走到药柜前,抓起一把旋覆花,“《金匮》里说‘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您这就像茶壶嘴被茶垢堵住了,气顺不出来,血也润不进去。”
药童小栓捧着药碾子凑过来:“师父,为啥用旋覆花?它长得像小菊花,能通经络吗?”
“这你就不懂了,”岐大夫将旋覆花与红新绛放在一起,“旋覆花下气散结,红新绛活血安络,就像给茶壶通嘴的竹片。再看这当归须,”他捻起一缕须根,“根须最能入络,就像茶漏的细网,专通细微之处的瘀滞;柏子仁像润茶的泉水,桃仁像打碎茶垢的茶针,最后用青葱管引药入络,好比茶壶盖上的气孔,得让气透出来。”
老爷子盯着药方直犯嘀咕:“大夫,这青葱管也能入药?跟炒青菜似的。”
“叶天士说‘治络取乎辛润’,”岐大夫笑着解释,“辛能通,润能养。您这络脉就像旱裂的河床,光通不润还是会堵。这方子煮出来,得像陈年普洱,辛香里带着回甘,喝下去胁下就像晒着春日暖阳,慢慢就松快了。”
三剂药后,老爷子提着半篓新茶来复诊,步子轻快得像换了个人:“岐大夫,神了!喝第一剂就觉得胁下有股暖气在走,第三剂喝完,转身都能听见骨头‘咔嗒’响,比揉了十年茶饼还舒服!”
岐大夫看着他舌边的瘀点渐消,脉涩转缓,点点头:“记住往后别喝太浓的茶,肝络就像茶席上的细绢,得用温水慢慢养。”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竹帘上的水珠滴在青石板上,宛如通络后的气血,畅行无碍。
第二章 辛泄肝络:货车司机的疝痛困局
入夏的津门市像个大蒸笼,货车司机老赵顶着三十八九度的高温冲进岐仁堂,额头上的汗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滴,脸色却白得像车厢里的石灰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