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困难的是文化融合。夏澜深知,不能为了迎合国际游客而丢失乡村本色。她需要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转机在一个雨天到来。夏澜接到县旅游局电话:法国一家小型旅游公司负责人来华考察,想寻找"真正的中国乡村体验"。
"机会来了!"夏澜立刻着手准备。她连夜制作了双语宣传册,将村子特色项目重新包装:采茶体验变成"中国茶道溯源",古法织布成了"东方丝绸的秘密",就连农家菜也被赋予"土地到餐桌的哲学"这样的诗意描述。
法国考察团一行三人,由华裔法籍导游张小姐带领。为首的是一位银发女士,名片上写着"玛德琳·杜布瓦,'真实旅行'公司创始人"。
"你们村子的风景很美。"玛德琳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但我想看的不是风景,是生活。"
夏澜早有准备:"请跟我来。"
她没有带客人去常规景点,而是直奔村东头的"竹编陈"老人家。92岁的陈老正坐在院子里编织竹篮,手指灵活地翻飞。看到外国人,老人也不怯场,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三颗牙齿。
"太棒了!"玛德琳兴奋地举起相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
夏澜蹲下身,用刚学的法语单词向老人解释:"爷爷,这是法国朋友,您能教她编个简单的吗?"
老人点点头,拿起一根竹条递给玛德琳。在夏澜的翻译下,法国老太太笨拙但认真地尝试着,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一幕被随行摄影师捕捉,成为当天最动人的画面。
午餐安排在李婶家的院子里。夏澜特意准备了两套方案:传统农家菜和改良版。红烧肉去掉了肥腻的部分,野菜沙拉配上了油醋汁,就连米饭都准备了筷子和勺子两种餐具。
"您很周到。"玛德琳尝了一口清蒸鱼,眼睛一亮,"但下次请给我正宗的中国菜,我想体验真正的味道。"
夏澜记下这个反馈。国际游客要的不是被西化的服务,而是原汁原味但有引导的体验。
考察结束时,玛德琳提出了合作意向:"我们可以组织小型高端团,每月10-15人,但有几个条件。"
条件包括:至少一名双语导游、改造三间国际化标准的客房、部分活动要有英文说明。最重要的是——厕所必须升级。
"两周后给您答复。"夏澜没有立即答应。她需要评估投入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