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700斤这个数字还是有些虚。目前高粱还有水分未被晒干,穗和空壳占比较大,去掉300斤也合理,我认为最终亩产350斤比较贴近实际。”祁农估算了一番。
“这样看来似乎也不算太多。”吕不韦摸着下巴思索。
“不能这么看。”吴巨摇头,“我和祁农为了测试高粱的耐旱性,特意选了村里最干旱的地块——虽然吴家庄靠近渭河,但浇水量明显减少,最终得到这个结果。若是肥沃土地,精心耕作,亩产翻倍到六七百斤完全可能。”
说实话,能有这般成果吴巨已感到满意,毕竟后世的高粱亩产只在千斤左右徘徊。听说也有更高产量,但那是经过漫长培育和多次杂交优化后的品种,而如今的野生高粱能达到三百斤已是难得。
祁农附和道:“吴巨当初说旱地产量这么多,涝地还能翻倍,要是真能翻倍,亩产六七百斤不成问题……再说吕相您不能拿高粱跟稻黍相比,那些作物已种植百年,早已脱离原本状态,若高粱经历百年的‘驯化’,状态定会有显着变化!”
吕不韦点头认可。
子楚激动不已:“六七百斤,这样的话确实很可观!哈哈,我又增加了一种粮食,太好了!”
众人见状纷纷拜贺:“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子楚示意众人免礼,笑着说道:“说到这儿,我还从未品尝过高粱的真实滋味……”
“这很简单!”吴巨接口道。
“哦?竟如此轻易?”
“我自有办法!”吴巨指挥农夫抬来装满高粱的筐,带大家前往农庄。
进入农庄后,试验田负责人将子楚一行人请至屋内。吴巨随即在旧炉子上架起铁板,让人送来煤炭,用类似烧烤的方式烘干高粱。
子楚不禁笑道:“果然是你有妙计!”
“那是自然!”吴巨得意地回应,“自然晾晒耗时太久,人工烘干更快。”
他只烘干了一部分高粱,足够四人食用即可,丝毫未浪费。
接着,吴巨取下烘干的高粱穗,召集农夫学习操作方法。他将木板倾斜置于敞口瓮中,又拿出竹板轻轻敲打高粱穗,不一会儿,高粱粒便尽数脱落,落入盆中。
农夫们模仿其动作,很快收集了一大盆高粱粒。然而,这些穗子里夹杂许多空壳,吴巨于是拿出簸箕开始筛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