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活字印刷的法子,在周文轩和小山的琢磨下,是越发熟练了。
村学堂里那些蒙学课本,还有张大山先前编撰的《青石农录》和《青石药录》,都陆陆续续地印出了不少。
不仅满足了本村的需求,甚至还有邻村的里正乡绅,托了关系,想从青石村这边,采买几本回去,给他们村里的娃儿们当教材。
青石村这“文风鼎盛”的名声,是越传越远了。
张大山看着这光景,心里头自然是高兴。
可他这人啊,就是个闲不住的。
这村里的营造和手工业是弄得有模有样了,可这农事上头,他觉着,还有不少能再往深里头琢磨的道道儿。
青石村的地,大多是旱坡地,先前虽然也开垦了不少,可产量终究是有限。
倒是村子旁边那条清溪,常年流水不断,溪边那些河滩地,还有几处地势比较低洼的水田,若是能好生利用起来,怕是也能做出些新名堂。
他想起“天工开物”中,好像提到过一种南边水乡常见的种养法子,叫什么“桑基鱼塘”。
就是在那水塘的塘基上头种桑树,桑叶拿来喂蚕,那蚕拉出来的蚕沙呢,又能拿来喂鱼,鱼塘里头的淤泥呢,又能挖出来当肥料去肥那桑树。
这么一来,桑、蚕、鱼,就形成了一个互相帮衬、生生不息的好循环。
既能养蚕缫丝,又能养鱼摸虾,还能肥田沃土,简直是一举多得的好买卖。
“这法子,咱们青石村,怕是也能试试啊!”张大山心里头盘算着。
“咱们村有清溪,不缺水。那河滩地和低洼水田,正好能改成鱼塘。桑树嘛,这山里头虽然野生的不多,可要是能从外头寻摸些好种苗来,用心伺候着,应该也能长起来。”
“要是真能把这桑基鱼塘给弄成了,那花儿的布坊,往后就能用上自个儿村里产的丝绸了,那可比现在的精麻彩布还要金贵得多!”
“鱼塘里养的鱼,也能给村里人添道好菜,多余的还能拿出去卖钱。”
“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好营生啊!”
这个念头一起,张大山便有些个坐不住了。
他当即便把负责村里农事的张河,还有对养殖颇有心得的铁牛,以及心灵手巧、如今也管着布坊的花儿,都叫到了跟前。
把这“桑基鱼塘”的道道儿,仔仔细细地,跟他们分说了一遍。
“爹,您是说……在水塘边上种桑树,桑树叶子喂蚕,蚕拉的屎喂鱼,鱼塘里的泥巴再给桑树上肥?”铁牛听得是眼睛发直,有些不敢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