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韩非子·五蠹】中这样写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认为三皇五帝时期是道德之争,到了商周之时就已经不能用道德来唬人了,所以姜尚治世时是智谋之争。
到了当今的大争之世,既不能谈假道德,也不能靠多智惑人,而是要靠权力角力。
因为天生患口吃,注定韩非没办法像同门李斯那样侃侃而谈,通过口舌来与他人辩论,宣扬自己的学说与思想,于是他就开启了一条另类的道路,着书立说以驳斥诸子百家。
他也因此被后世的人们戏称为战国语录大师,怼天怼地怼空气,创作没有瓶颈期。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记载道,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不口吃,不能道说,而善着书。
物理输出的不畅,却让韩非的思想输出直接拉满,要知道在【韩非子】中光是寓言故事就有三四百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寓言故事。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之类的经典语录诞生。
如果说只有上面这些例证,【韩非子】也就不会让刘备手不释卷,每每拜读到深夜了。
在群贤毕至,所有事务都有人去操心,去代管之后,刘备这个主公反倒成了最清闲的了。
外面打得烽火连天,争得头破血流。而刘备在将诸葛一族安排到自己所居住的凤鸣村,给小诸葛亮找了隐居于此的郑玄与卢植当老师后就继续开始了他最喜欢的种田生活。
平日里除了与几个夫人的闺房之乐,就是雷打不动的舞剑,种田,饮宴,读书了。
偶尔还会温习一下曾经用以谋生的编织手艺,追思将他养大的母亲。
当他将用干草与藤蔓结的草帽戴在小诸葛亮脑袋上时,这孩子还是很高兴的,并没有说什么“主公无有远志乎”之类的话。
而是在读书之余,背着小草帽与村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搞得那些孩子羡慕不已,总是缠着刘备要草帽。
刘备又不是真的爱干织席贩履的活计,送了孩子们很多麦芽糖、蔗糖与一些好吃的糕点,这才摆脱那群孩子的纠缠。
再说回读书,刘备之所以痴迷于韩非子,并非是喜欢看那些警世名言与批驳诸子的言论,那些也不过是此书的皮毛,看过之后也就一笑了之。
真正发人深省,让他如痴如醉的乃是韩非子所讲的治国之道。
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字,“法”、“术”、“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