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可以死于枪口,也可以死于一条指令。
那晚,编号者C.113.FK.07彻底从网络中消失。
他是第一批加入“回音者”的成员,外号“灰齿”。他懂系统逻辑,擅长反追踪模拟,还曾参与过“编号图谱V1”的构建。失踪前一晚,他和我讨论过一个设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连自己编号的存在都无法证明,那我们就不再是人,而是被删的数据。”
没想到那天来得这么快。
“灰齿”本名姜惟。一位过去在南境灰工系统中幸存的电力技师,编号为C.113.FK.07。根据“回音者”内部协定,每个核心成员都必须每日汇报一次身份凭证更新状态,而他连续48小时未响应。当我们追踪他的设备定位时,发现数据在接入网络的那一刻即发生“编号异位”错误——他的编号卡在接入时被系统自动剥夺识别码,并归入“失控数据体”队列。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失控数据体”这个新分类。
系统定义:凡持有异常编号卡、存在连续数据中断记录、或身份验证失败者,将被临时认定为“失控数据体”,并触发“身份沉底协议”——即:
撤销全部网络访问权限;
清除其数据在主系统的路径索引;
回滚其社会登记历史,视为“未曾存在”。
“灰齿”在这一连串操作中从一名实在的人,被系统“溶解”进信息盲区。他不在我们的通讯组、不在任何聊天记录、不在编号数据库里,甚至连暗网中的反编号备份链也显示“此数据块已被标记为幻象因子,处于冻结中”。
我们连“他曾存在”的痕迹都无法再证明。
而更可怕的是——他遗失了编号卡。
编号卡是我们用于线下确认身份的唯一凭证。卡的丢失意味着他不仅“被系统删除”,也在现实中失去了“再被识别”的资格。几乎所有地下通道、回音者网络节点、保护通行码系统,都会拒绝一个“失卡者”的请求。
我做出紧急反应。
发布《散号应急协议》。
这是我早已写好的一个协议备份,但一直没公开。协议内容很简单:
若任何编号者身份发生识别失败,应立即向三位“观察员节点”发起安全请求,验证其生理与语义签名。
若验证通过,则临时生成一份“散号补全文件”,标记为“P.系列”编号,用作应急通行;
同时,以“散号者”身份纳入地下保护网络,由“回音者”分区节点提供最基础的人身协助与数据掩码服务。
但这个方案是最后防线,它不解决核心问题:我们正在被从“存在”中抹除。
散号者,原意是“失落的编号者”。但在这一天后,它成为一种新身份——一种既不属于编号系统、又无法完全融入“人类社会”的数据幽灵。
我召集“回音者”核心小组召开紧急会议。
三位成员出席:黎北的妹子“黎二”、编号地理学家RAY、“幻数狗”(系统口令算法专家)。
我们重新检视“灰齿”的最后一次数据行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