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整个现场,继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亩产二百四十斤!比大汉最好的良田、最精耕细作下的旧麦种,硬生生拔高了近四成!
消息插上翅膀,飞入九重宫阙,飞遍洛阳大街小巷。
德阳殿上,天子刘宏手持司农寺呈上的、粒粒饱满如金的新型麦穗,顿时龙颜大悦,当即颁下诏书:“此乃天赐祥瑞,活民之神种!袁卿之功,可比神农!”
“神农”二字一出,袁逢之名,顷刻间响彻寰宇!这已非寻常的褒奖,而是近乎神圣的加冕!
当然,“神农麦”的冲击,远不止于朝堂的颂扬。
司农部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各州郡的刺史、太守,封国的王侯,甚至远在边陲的屯田都尉,全都八百里加急的文书雪片般飞来,核心只有一个:求种,求“神农麦”种,求派“劝农使”
粮,乃国命所系!四成的增量,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饱腹!
意味着仓廪实!
意味着无数挣扎在饥饿线上的黎庶,能熬过下一个寒冬!
意味着边关将士的粮饷,能更足额、更及时地送达!
意味着朝廷赈灾,能多活十倍、百倍的灾民,更意味着国库充盈,能支撑更大的雄心!
洛阳城内的“司农研究院”,这个王潜力争新设、曾饱受清流非议的“匠人衙门”,一夜之间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袁逢的“神农麦”,就是王潜“知行合一”、“富农强国”理念最有力的印证!
再无人敢轻言“奇技淫巧”!
研究院那宽敞明亮的农科实验田里,瞬间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穿着各式袍服的人挤满了田埂:有皓首穷经、却对着一株分蘖旺盛的麦苗啧啧称奇的老博士;
有风尘仆仆、带着各地不同土壤样本前来求教的地方农官;
更有许多原本埋首故纸堆、或苦于登堂拜相的年轻士子,他们眼中燃烧着全新的光芒,围在袁逢和几位农科大匠身边,如饥似渴地记录着选种、育苗、施肥的每一个细节。
“袁公,这‘轮作套种’之法,于江淮水田当真可行?”
“袁公,此乃幽州边郡苦寒之地的黑壤,若引种‘神农麦’,需做何改良?”
“研究院还招录生徒否?晚生愿从最基础的翻土学起!”
原本因为袁术投敌一事而饱受诟病的袁逢,一夜之间成为了万民敬仰的“神农”,成为了百官士人敬重的“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