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春醒檐下,粥暖人间
一、荠菜沾露,粥香漫巷
雨水节气的清晨,巷口的老槐树还没抽芽,枝桠上挂着的冰棱却已开始融化,水珠滴在青石板上,敲出“嗒嗒”的响,像极了李渊当年在潜伏点听的妙表声。他蹲在院角的小菜畦前,指尖拨开湿漉漉的枯草,露出底下一簇簇嫩得发亮的荠菜,绿得能掐出水来——是苏瑶去年深秋撒的种,说“等开春了,给孩子们熬荠菜粥”。
“爸,我来帮你。”李阳背着书包从屋里跑出来,校服领口别着片刚摘的腊梅,花瓣上还沾着露水。十六岁的少年已经能熟练地分辨荠菜和苦菜,手指灵活地掐下菜根,动作像极了李渊当年在野外识别可食植物的样子。“妈说今天要加瑶柱,熬出来的粥香得能飘到巷尾。”
李渊的指尖被露水浸得发凉,后腰的旧伤却没像往常那样发紧。他望着儿子被晨光染成金棕色的侧脸,突然想起第一次教他系鞋带的场景:五岁的小不点踮着脚,抓着他的迷彩鞋带打了个歪歪扭扭的结,奶声奶气地说“爸爸的鞋带会保护我”。如今这双小手,已经能帮他拎沉甸甸的菜篮子了。
厨房的玻璃窗上蒙着层白雾,苏瑶的身影在雾里晃动,手里拿着长柄勺,正搅动锅里的白粥。铁锅是结婚时买的,锅底已经烧得发黑,边缘磕掉了块瓷,露出里面的铁色,像极了他磨旧的战士头盔。“悦悦还在赖床呢,”她隔着窗户喊,声音裹着水汽,“说要等你给她编麻花辫才起来。”
李悦的哭声从卧室飘出来,带着刚睡醒的软糯:“爸爸骗人!昨天说要给我扎蝴蝶结的!”八岁的小姑娘裹着粉色睡衣,光着脚跑到厨房门口,羊角辫歪在一边,发梢沾着根棉线——是昨晚玩苏瑶的毛线团时缠上的。
李渊放下菜篮子,弯腰把女儿抱起来,鼻尖蹭到她头发里的奶香。这味道总让他想起在维和营地收到的包裹:苏瑶寄来的奶粉罐上,贴着张李悦的涂鸦,画着三个手拉手的小人,旁边歪歪扭扭写着“爸爸快回家”。那时他把奶粉分给当地的孩子,罐子里的涂鸦却被他小心地揭下来,压在枕头下。
“爸给你扎个最漂亮的。”他坐在小板凳上,让李悦跨坐在腿上,指尖笨拙地绕着她的头发。碎发总是不听话地散开,像极了他当年整理不好的通讯线。苏瑶端着碗过来,用勺子舀了点粥吹凉,递到李悦嘴边:“张嘴,尝尝你爸种的荠菜,比超市买的鲜。”
李悦噘着嘴尝了口,眼睛突然亮了:“有海鲜的味道!像上次去海边吃的虾饺!”
“加了瑶柱呢。”苏瑶笑着帮李渊理了理女儿的碎发,指尖划过他手背的疤痕——那是排雷时被碎石划的,像条浅色的蚯蚓。“当年你在部队,我给你寄过瑶柱酱,你说拌米饭能吃三大碗。”
李渊确实记得。那罐酱他吃了整整一个月,最后把空罐子洗干净,用来装攒下的弹壳。后来那罐子被苏瑶改成了笔筒,现在还摆在李阳的书桌上,插着几支铅笔,弹壳被小姑娘串成了风铃,挂在阳台的晾衣绳上,风一吹就“叮叮当当”响,像在唱一首温柔的歌。
二、巷陌晨光,旧事漫谈
送李阳去学校的路上,巷子里的早点摊刚支起来。张婶的油条锅“滋啦”响着,油香混着豆浆的甜漫了满巷。李渊买了两根油条,递一根给李阳,看着少年踮脚够摊位上的甜面酱,突然想起在新兵连的早餐:馒头就着咸菜,偶尔能分到块腐乳,就算是改善伙食了。
“爸,张婶说你昨天帮她修了煤炉。”李阳咬着油条,含糊不清地说,“她还说,以前你总帮楼上王爷爷扛米,比快递小哥还勤快。”
李渊的脚步顿了顿。转业这两年,他总爱在巷子里转悠,帮这家换个灯泡,帮那家通个下水道,好像只有握着扳手、拎着水桶时,心里才踏实。苏瑶说他“闲不住”,其实他是怕——怕自己忘了怎么当一个“普通人”,怕那些枪林弹雨的记忆,会悄悄偷走这烟火人间的暖意。
“王爷爷的腿不好,”他接过少年递来的纸巾,擦了擦嘴角的油,“当年在战场上,我班长也总帮伤员扛枪,他说‘能帮一把是一把’。”
李阳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巷口的公告栏:“爸,你看那个!”
公告栏里贴着张红榜,是社区评选的“身边好人”,李渊的照片印在最上面,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背景是他帮邻居修水管的样子。照片下面的评语写着:“退伍不褪色,用军人的担当温暖邻里。”
“同学看到肯定会羡慕我。”李阳的眼睛亮晶晶的,突然又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以前总怕同学知道你是兵王,怕他们觉得你很凶。”
李渊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又酸又软。他想起李阳小时候,总躲在苏瑶身后看他,眼神里带着怯生生的好奇;想起家长会时,儿子在作文里写“我爸爸是超人,但他很少回家”。原来那些年的缺席,像根细刺,悄悄扎在孩子心里,就算现在拔出来了,也还留着淡淡的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