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灶间烟火,檐下春秋
一、春卷里的归期
惊蛰的雨丝斜斜扫过窗棂时,李渊正蹲在厨房的瓷砖地上,给灶台换电池。老式燃气灶的打火器时灵时不灵,蓝色的火苗跳了两下又灭了,带着股淡淡的煤气味。他皱着眉拧开进气阀,指尖蹭到灶沿的油渍,恍惚间想起南疆丛林里的篝火——那时用打火石引燃枯枝,火星子溅在迷彩服上,烫出一个个小洞,却总比这灶火暖和。
“爸,我来吧。”李阳端着青瓷碗从客厅进来,碗里是剁好的荠菜馅,绿莹莹的,混着碎虾仁的白,像极了他迷彩背包上磨损的徽章。十六岁的少年已经比李渊高出半头,喉结滚动着,却还是习惯性地往他身后躲,“妈说春卷皮要烫面才筋道,你别又弄成死面疙瘩。”
李渊直起身,后腰传来熟悉的酸胀——那是五年前在边境排雷时留下的旧伤,阴雨天总像揣了块冰。他拍了拍李阳的肩膀,掌心触到少年硬邦邦的肩胛骨,突然想起第一次抱他时的模样:软乎乎的一小团,裹在苏瑶织的襁褓里,呼吸轻得像羽毛。“你爸当年在炊事班,包包子能排到营部去。”他扯了扯嘴角,想笑却发现嘴角的肌肉有些僵硬,“春卷算什么。”
厨房门被推开,苏瑶端着面盆走进来,浅蓝色的围裙上绣着朵玉兰花,是去年李悦用十字绣补的。她把面盆往案板上一放,白花花的面粉腾起细雾,落在李渊的发梢:“就你能。当年在部队给我寄的‘爱心饼干’,硬得能砸核桃,还好意思说炊事班出身。”她的声音里带着笑,眼角的细纹在灯光下像月牙,“悦悦在给春卷皮盖章呢,说要在每个皮上都印个小太阳。”
李悦的欢呼声从客厅飘过来:“爸!你看我画的太阳!像不像你军功章上的星星?”八岁的小姑娘扎着羊角辫,手里举着根胡萝卜刻的印章,在雪白的春卷皮上按出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圆,面皮边缘的褶皱里沾着面粉,像给太阳镶了圈银边。
李渊走出去时,李悦正踮着脚往窗台爬,想把盖帘上的春卷皮挪到阳光底下。窗台上摆着盆绿萝,是苏瑶去年从菜市场捡回来的,当时只剩半片叶子,如今却爬满了防盗网,藤蔓缠着他退役时带回的二等功奖章——苏瑶说奖章太凉,让绿萝给它添点生气。
“慢点。”他把女儿抱下来,鼻尖蹭到她头发里的奶香味,突然想起在非洲执行维和任务时,收到的那张全家福:苏瑶抱着刚会走的李悦,李阳站在旁边,门牙缺了一颗,背景是老家属院的香椿树。那时他在照片背面写“等我回家”,钢笔水洇了纸,晕成一片蓝。
“爸,你看这个。”李悦把一枚春卷皮举到他眼前,胡萝卜印章的红印旁边,用黑芝麻摆了个“归”字,芝麻粒掉了两颗,倒像个歪脑袋的小人,“老师说,‘归’就是家里有人等你吃饭。”
燃气灶的火苗终于稳稳燃起来时,苏瑶正往油锅里下春卷。金黄的面皮在热油里鼓起,像一个个小胖元宝,荠菜的清香混着油烟味漫出来,呛得李阳直咳嗽。李渊伸手去开抽油烟机,指尖却顿在开关上——那声音太像基地的警报器,尖锐得让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我来开。”苏瑶按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顺着他的手腕往上爬,“你去陪悦悦摆碗筷,她非要用你带回来的那套青花瓷。”
那套餐具是他在云南执行任务时买的,粗陶胎,上面画着水墨山水,当时觉得像极了苏瑶喜欢的水墨画,就揣在背包里翻了三座山。回来时瓷碗磕掉了个角,苏瑶却宝贝得很,说这是“带着烟火气的山水”。
李阳突然“哎呀”一声,指着油锅:“妈,春卷炸焦了!”
苏瑶慌忙翻搅,金黄的春卷边缘已经发黑,像极了他某次任务后烧焦的作战服。她捞出焦春卷,往李渊嘴里塞了一个:“尝尝,带点糊味才香,跟你当年烤的红薯似的。”
李渊咬了一口,烫得直哈气,焦脆的面皮裹着荠菜的鲜,竟真的吃出了野营的味道。他看着苏瑶低头给春卷翻面,鬓角的碎发沾着面粉,突然想起求婚那天,她也是这样站在炊事班的灶台前,给他煮了碗阳春面,说“以后天天给你做”。那时的灶是土坯砌的,火是柴火燃的,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踏实。
二、艾草香里的牵挂
端午前的周末,李渊带着李阳去后山割艾草。晨露打湿了裤脚,草叶上的锯齿刮破了手背,渗出血珠,和艾草的绿混在一起,像极了演习时溅在战术手套上的颜料。李阳背着竹篓跟在后面,手里的镰刀舞得像模像样,却总把蒲公英当成艾草割,竹篓里很快堆满了毛茸茸的白球。
“爸,你看这个。”少年突然蹲下身,指着一丛紫色的野花,“像不像你伤疤上的淤青?”
李渊低头看去,野花的花瓣边缘泛着蓝,确实像他左肋那道弹片划伤的旧伤——那年在边境,子弹擦过肋骨,血浸透了迷彩服,他捂着伤口爬了三里地,心里想的全是苏瑶织到一半的毛衣。“这叫紫菀,能止血。”他掐了朵花别在李阳的耳后,“你妈小时候总在院子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