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逼矿山为奴,我称帝后你膝盖怎么软了
- 李季,文武双全,京都第一。年纪最轻的骠姚将军,未来威武王唯一继承人。然而一场狸猫换太子的闹剧,他竟成了假世子。还被真世子栽赃陷害,贬去矿山为奴六年。昔日疼爱他的姐姐父母,不仅不为其求情,还落井下石。六年为奴间更是不闻不问,漠不关心。李季斩断旧念,从矿山而出。这一次他只为自己而活,下定决心脱离侯府。没想到侯府家人却后悔极了,一个个哭着求原谅。
- 卑微小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风雨初歇,霞光熹微。
氤氲水雾笼罩着三宫诸殿,上御延喜楼陈兵自卫,赶来的朝官讨论起昨夜乱象。
“是夜,都门闭,诸军逆战,死者逾万人,流血成川。”
“杨复恭退守府邸,召玉山军等入援。”
“李顺节与外宅郎君交战,不能胜。乱军鼓噪,或有杀掠人民而逃城者。”
“神策军大乱,抄略坊市仓库。”
微风拂面,李耶负手而立,正观察着城门下来往的人们沉思。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则昌,逆而亡。
所谓势,看似虚无缥缈,实则真真切切存在着,此消彼长随时变化。
枭臣兼并中原,自曰九鼎已得,江南、三川、辽东、陇西总是可以飞书而定。实际上这些地方山川形胜,雄关大城极多,人民坚韧,是极难以暴力致讨的。彼受命,则天下归心。名不正,好残酷之政,则虽有强将劲弩、百万执戟而四海难平。
这叫做势,人心向背就是大势。
财富不为国家所用,用于权者自买部属之心。六师征伐不出天子而出于家奴,自相残杀以夺利。政治不为王政,爱小人,而为党同伐异固己;是故长安每一次内乱都在自失其势。
自失宦官之势、朝廷之势、李氏之势。
天地间的势只有那么多,此消彼长所以天下共主号令日难,诸侯有臣心而不宾。
当然,李耶并非是什么历史大触,但这场内乱的后续还是大体明了的。
杨氏经营已久,还有数镇节度使为外援,即便宦官联起手来反对也不能将其覆灭。历史上,激烈一战后,碍于群情激愤,杨氏出奔汉中。旋即,山南、龙剑、东川“同拒朝廷”,停两税,不受诏书。朝廷既失数十州郡财赋,再为关内诸侯小觑。甚至有人嘲讽:“圣人贵为万乘,竟不能戮复恭之一竖?尊极九州,不能庇元舅之一身,护妻子一家?”
是何天子?
终于惹来了野心家的窥伺。李茂贞、李茂庄、韩建等皆上表,以山南诸镇容匿叛臣为由,请授招讨使旌节。其实意图不过是想兼并杨复恭假子占据的土地。在这些人的如火侵略下,所谓朝廷成了长安太守。
在李耶看来,杨氏可杀可不杀。
面对南衙北司一致的仇恨,昨夜又遭重创,已是死狗一条再难翻身。接下来要处理来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李茂贞之辈以讨逆为名举兵诣阙,问道山南。其次,杨氏一旦殒命,神策军分崩离析,其麾下藩镇也会一如历史上那样“同拒朝廷”。
虽恨中官,但这不是李耶想要的。
眼下西门氏与杨氏不分胜负,最妥善的对策是立即停战。可这帮人已然杀得血流成河,就算李耶能捏着鼻子认了之前的折辱,中官们会乖乖听他的话而罢兵吗?
此事,该何解呢?
“禀大家,太尉杜让能、门下侍郎刘崇望求见。”赵氏上前来奏。
“宣。”李耶立即将二人召了上来。
太尉杜让能朱颜鬓微霜,道:“臣闻宫中有变,所以觐见。”
李耶沉吟道:“赖顺节赤心,小乱已平。公等何事?”
“臣闻中官作乱,竟将圣人当成奇货,抢来抢去,大明宫内外伏尸遍地。”杜让能凄然不乐。
李耶叹息:“身制人手,为之奈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