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夏采摘野菜,木耳,蘑菇,秋天捡榛子和松塔。
这是东北妇女的日常生活。
也是一家油盐酱醋的来源。
关内家庭靠着养鸡,鸡蛋换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这些。
东北地区则靠这些山货换油盐酱醋,针头线脑。
没有茶,农村谁会喝茶?
也没那个习惯。
就连王老头,以前也不敢喝茶。
都是自己采摘一些刺五加的叶子,蒲公英的叶子,晒干了当茶叶喝。
王老头不是买不起茶叶,按照张红旗推测。
这老头藏着不少身家。
只是,他不敢买茶。
这个年代,在农村喝茶太高调。
也就,张红旗不在乎。
毕竟,抛开被高援朝陷害那一出,张红旗身家清白,三代贫农。
父亲还是老抗战时期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
喝点茶叶,顶得住。
至于王老头,鬼子时期当过官,白色恐怖时期还是蓝党的官。
这妥妥黑五类,要不是田会计护着他,早就被拉去批斗不知道多少回了。
这个特殊时期,可没人管你,以前有没有坑害过老百姓。
只知道你在鬼子占领时期当过伪满政府的官。
那就是坏分子,黑五类。
这个特殊时期,冤死的不在少数。
之前就说过,王老头很精明。
在刚刚露出一点苗头的时候,就主动要求上山下乡,落户靠山屯。
如果他留在城里,估计坟头草都有一人高。
所以,王老头落户靠山屯后,一直都很低调。
尽量让大家忽略他的存在。
而,张红旗则无所谓,行事多少有些高调。
身家清白,有本事,就是张红旗的底气。
扯远了。
这个年代,赶山采摘捡拾山货,是合规合法的家庭副业收入。
谁要是不去,肯定会被村里人戳脊梁骨。
这个年代,一旦有了懒婆娘,懒汉的名声。
家里的孩子,都不好娶媳妇,说婆家。
“你就要二百来斤,随便找几家就能凑出来。
你有功夫,赶紧把图书馆建起来。
那些知青,可都等着图书馆开馆呢。”胡美丽嘴里说着,手里的活也没停下。
处理好野鸡,又开始清洗榛蘑。
“等明天,我就开始制作书架。
争取下雪之前,把书架做出来。”张红旗看到胡美丽那边做好了炖菜的准备工作。
一边说着话,一边把另外一口锅点上火。
“对了,我打算等图书馆开馆后,把你调到图书馆去。
你负责图书馆和学校食堂。
我对刘大庆不是很了解,把食堂完全交给刘大庆,我不放心。”张红旗又接着说道。
有句话叫作厨子不偷,五谷不丰。
刘大庆越是祖传的厨子,张红旗越是不放心。
看看刘大庆两口子,还有刘大庆的孩子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
张红旗更加不放心。
这个年代,哪怕是东北,能吃成胖子,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那我带的班怎么办?”胡美丽问道。
“交给那些知青就行。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考察,虽然很稚嫩。
但胜在还算认真。”张红旗笑道。
“那是,一个个都憋着劲,想要把代课老师的代字去掉呢。”胡美丽道。
“那他们可有的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