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上还真是学贯中西,海纳百川。
周延儒隐隐觉得,皇上此举,有钳制江南士绅之意。
「刘先生,江南民间质押典当,大行借贷之事,各地庙宇首当其冲啊。
没错,质押典当,放贷收息,是和尚最爱做的事。
江南富庶,缙绅权贵们为了保佑世代荣华,不惜施舍大笔钱财。
连带着江南庙宇香火鼎盛不说,还能置办大量的田地,雇佣佃户耕种,更是大开质押典当之门,向各界人士发放借款...
可以说是地方第一大债主,就连许多经营不善的商贾,进京赶考的举人,远赴上任的官员,都是庙宇和尚的大主顾。
有田又有钱,各庙宇的大和尚们,过得不要太舒服!
香客们在佛祖面前许的愿,佛祖都一一实现了,不过都实现在和尚们身上,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减租减息,事关诸多士绅世家,但各地庙宇也逃不了干系,尤其是减息这一块,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肯定不答应。
这些钱不是我们用的,是奉献给佛祖的,你们这些人凡人也敢减免,对佛祖太没诚心了!
不把这些肥头大耳的富方丈搞定,江南推行什麽减租减息都是空话一句。
刘国华笑了笑,「饭要一口口吃,不着急,还没轮到释门庙宇这道菜。」
周延儒和钱谦益都听懂了。
先把善德公议局的台子打好,为民造福舆论先造好,等到有庙宇跳出来,那就是自己送上门的箭靶子,到时候万箭齐射,你再喊佛祖救命也没用。
冯梦龙出声,代表新明通讯社,以及民众印书局向钱谦益和周延儒邀稿。
民众印书局跟京师的商务印书局,一南一北,是大明最大的两家「出版社」。
商务印书局名下有大明第一份报纸,《新闻报》。
民众印书局有大明江南销量第一的《民众报》。
巧的是,这两家印书局都是冯梦龙和凌蒙初联手建立起来的。
「受之,玉绳,你二位这几年的诗词该结集出版了。
还有受之,你这两年写的戏本,传唱大江南北,就连京师的戏园子里,也能听到。
还有你家绛云楼的藏书,不少都是孤本,当世珍本..:
皇上有旨意,叫京师和南京各置办一个图书馆,所藏书籍,收录各地,翻印入馆。
你绛云楼藏书,可以悉数翻印一遍,可以取名《绛云楼专辑》,届时青史留名啊受之老弟。」
钱谦益欣然道:「弘文广贤,这是好事,钱某自当从之。」
冯梦龙摆摆手,「这事就交给民众印书局去办,保你们办得妥妥当当。
玉绳,你的一些着作,也可以拿出来刊行。贵府书香门第丶世代官宦,藏书不少,也请襄赞图书馆一事。」
冯梦龙说周延儒书香门第丶世代官宦,那是没错。
他的先祖周冲,号静庵先生,是王阳明的门人。正德年间中举人,官至应城知县丶唐王府纪善,入祀乡贤祠。
祖父周淳,嘉靖年间中举人,官至太康知县。父亲没有功名,但是叔伯有功名,出仕为官。
周延儒也欣然道:「子犹先生,这是周某荣幸。」
三人聊得正好时,刘国华突然插了一句,「斋先生,丁忧在家的温体仁,上月顶着寒风,横渡太湖去拜访你,可有什麽事?」
周延儒整个人被定在座位上,丝毫不敢动弹。
钱谦益也像是被扼住了喉咙,大气不敢出。他不敢看刘国华,只敢看着周延儒,两人四目相对,就像是被关在同一羊圈里的山羊一样。
曾有传闻,皇上派魏忠贤来南京镇守,名为监视江南士林,实际上真正行使监视之责的是刘国华。
听他刚才问话,可见传言不假。
他还知道些什麽!
自己该如何应答?
刘国华为什麽会突然问此事?
难道是温体仁出了什麽事?
周延儒脑子就像一匹千里马,在飞速地奔跑着,无数的念头跟着飞闪而过。
他咽了咽口水,老实答道:「员娇先生与我说,信王殿下已有十六岁,当就藩了啊。
他想邀请几位曾经给信王讲课的同僚,一起上疏,请皇上下诏,让信王出京就藩。」
刘国华继续问:「拖斋先生前来拜访牧斋先生,有提起此事?」
周延儒喉结动了动,艰难地说:「有说起过。」
钱谦益在旁边附和道:「玉绳前脚来,与我聊了一刻钟,期间有提起信王就藩之事。
然后两位后脚就来了。」
刘国华目光在周延儒和钱谦益脸上扫来扫去,使得两人的心砰砰乱跳。
突然,刘国华展现出笑容,「两位先生心胸坦荡,让刘某敬佩。」
离开钱府,刘国华和冯梦龙先坐轿到江边码头,转乘了江船,直奔瓜州。
船舱里,刘国华还是凝神苦思。
「永昌,你还在想信王就藩之事?」
「是的。」
「永昌不必多虑。信王殿下也到了就藩的年纪。
「子犹先生,信王就藩这股风,突然像是从地上冒出来的一样。这股风的源头,出自哪里?」
冯梦龙想了想,「京师信王府?信王殿下想远离是非。」
刘国华摇了摇头,「信王殿下就算有这个想法,也不敢兴这个风,且真是出自他,这股风刮不到江南来。」
「那是出自哪里?」
刘国华推开窗户,只见雪花飘飘,弥漫上江面上,很快遮住了大江南北两岸,也遮住了天地之间。
他轻轻叹息了一句。
「下雪了!天启七年,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