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49章有救了(第1/2页)
夏末,吉泰盆地,某个乡村。
烈日炙烤着赣鄱大地,田埂被晒得龟裂,像老人手背上暴起的青筋。
本该是稻浪翻滚的季节,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心焦——大片的水稻耷拉着枯黄的叶子,田地干涸开裂,池塘见了底,连往日欢腾的小河也只剩下浑浊的泥汤细流。
老农王老俵蹲在田埂上,眉头拧成了死疙瘩,手里的旱烟袋吧嗒吧嗒地抽着,却解不了半分愁绪。
他抓了一把干得发烫的泥土,在手里捻了捻,化作细沙从指缝流下。
“完了…今年这季稻子,算是喂了老天爷了…”他沙哑着嗓子,对身边的儿子念叨,“再不下雨,别说交公粮,一家人的口粮都…”
儿子望着天边一丝云彩都没有的蓝天,绝望地摇了摇头。
之前他们用过许多方法向地里排水,可是眼见池塘干涸,河水越来越浅,最后的希望也就破灭了。
现在是杯水车薪,人怎么跟天争呀!
就在这时,村口传来了久违的喧闹声和一阵阵低沉的、从未听过的“嘭嘭”声,还夹杂着柴油味和蒸汽的嘶鸣。
因为天旱,村民们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生气,大家都似乎已经被抽了魂一样。
“啥动静?”王老俵站起身,手搭凉棚望去。
只见乡长带着几个干部,还有几个穿着工装、满身油渍的汉子,正指挥着十几个壮劳力,用粗木杠抬着一个沉甸甸的、闪着铁青色光芒的大家伙往河边挪。那家伙下面装着四个大铁轮,后面还拖着长长的铁管子和一个带叶片的“铁疙瘩”。
“老俵叔!有救了!有救了!”一个小伙子飞奔过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政府给咱们送来了‘铁牛’!能自己从河里抽水嘞!”
“铁牛?抽水?”王老俵将信将疑,跟着人群跑到河边。
河岸边,那几个工人模样的汉子正手脚麻利地安装着,他们把那个带叶片的“铁疙瘩”沉到河里最深的水洼处,用螺栓把一根根布管子连接起来,一直通到岸上那台冒着轻微蒸汽、发出有节奏“嘭嘭”声的锅驼机上,最后将水管的出口对准了干裂的稻田渠口。
铁牛冒着黑烟,下面点着木头。
“老乡们!让一让,开机了!”一个工人师傅大喊一声,用力扳动了一个阀门。
只听那“铁牛”的咆哮声陡然加重,“嘭嘭”声变得急促有力。
很快,一阵奇异的、令人心悸的嘶嘶声从水管里传来。
突然——
“哗!!!”
一股浑浊的、却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河水,从铁管口猛烈地喷涌而出,划出一道有力的弧线,精准地冲进了干涸的水渠!水流沿着渠道奔腾向前,迅速漫过龟裂的渠底,贪婪地渗入泥土,然后向着那片绝望的稻田汹涌而去。
“出水了!出水了!”
“老天爷!真把水从河里喊上来了!”
“快!快看!水进田了!”
人群瞬间沸腾了!男女老少全都围了过来,孩子们兴奋地跟着水流跑,老人们颤巍巍地蹲在渠边,用手捧着河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王老俵呆呆地看着那清澈的水流迅速灌入他的田里,漫过稻禾的根茎,干燥的土地发出“滋滋”的吸水声,仿佛久旱逢甘霖的呻吟。
他那张被岁月和阳光刻满皱纹的脸上,先是难以置信,随即嘴角开始颤抖,最后两行热泪混着汗水滚落下来,滴在脚下迅速变得湿润的土地上。
他猛地扔掉烟袋,对着那台轰鸣的“铁牛”和忙碌的工人师傅,作揖就要拜下去:“救命的菩萨啊!谢谢政府!谢谢你们啊!”
工人师傅赶忙扶住他:“老俵,别这样!是党和政府派我们来的!这‘铁牛’啊,是咱们自己造的!叫‘锅驼机’!以后啊,咱们再也不怕老天爷不下雨了!”
从此,这台“前进厂”生产的锅驼水泵机组,成了这个村庄日夜不停的守护神。它轰鸣一天,就意味着几十亩、上百亩的稻田能多撑一天,意味着秋天的收成有了指望。
同样的场景,在赣鄱大地多个受旱的县乡不断上演。
这些标志着工业力量的“铁牛”,成为了绝望中的希望所在。
它们不仅浇灌了土地,更浇灌了人心,让农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政府,是真真切切地在用实实在在的力量,带领他们对抗天灾,走向新的生活。
……
一九五一年春,CX东线,马良山地区。
坦克第2师第3团的T-34-85坦克,并未像教科书里那样驰骋平原,而是巧妙地隐蔽在反斜面的坑道工事中,只露出威严的炮塔,化身为一座座坚固的机动火力点——这就是志愿军装甲兵创造的“坦克堡垒”战术。
由于CX地形多山,不利于坦克集群突击,同时为了避免美军飞机的攻击,志愿军装甲兵创造了“坦克炮临时阵地”的战术。
将T-34-85或IS-2坦克巧妙地隐蔽在预先构筑的掩体中,只露出炮塔,变成一座难以摧毁的固定钢铁堡垒。
这样坦克就像炮兵一样,根据前方观察员提供的坐标,对远距离的敌军集群、指挥所、仓库进行曲射轰击,充分发挥了坦克炮的威力。
特别是在步兵发起进攻时,提供直瞄火力,摧毁敌军坚固工事和坦克。
周团长率领2师坦克第3团团长在指挥所里,紧握着电话听筒,声音沙哑却坚定:“各车注意!瞄准敌军346.6高地的火力点,三发急促射!为步兵指战员们开路!”
炮声轰鸣,硝烟弥漫。坦克炮的精准直瞄火力,有效地压制了敌军的机枪巢和迫击炮位。
在一次次防御和反击中,这些苏制坦克承受着炮火洗礼,履带、诱导轮、负重轮等行走系统部件损耗极大。
一九五一年夏,LN安东,志愿军装甲兵后方修理厂
战斗作战中有损坏的坦克被运回国内维修,修理连的官兵和技工们开始拆卸那些磨损严重的部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章有救了(第2/2页)
一名年轻的技工在更换一辆T-34坦克的诱导轮时,发现仓库里领来的新轮子有两种:一种是光洁的苏联原装件,另一种是表面略显粗糙、但标识着中文和“前进厂”代号的国产件。他下意识地先换上了苏制件。
几个月后,再次进行检修时,他惊讶地发现,那批同期更换的苏制诱导轮,已有不少出现了裂纹或严重的磨损,而那几只他不太情愿换上的、“备用”的“前进厂”国产轮,却完好无损,磨损极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