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刚到南雍,商阳、莫韶、韩尚等人就引为知己。他并非高官子弟,可入学半年,就有一大群死党!这还得了?”
众人闻言,不住点头。
可其实谁都知道,这些都是王瑞芳的借口罢了。
王瑞芳要对付朱寅,没有其他原因,唯嫉妒生恨耳。
当然,他们也想朱寅倒霉。
九人商议间,书童们煮茶倒水,好几人都是神色诡谲,目光闪烁。
豪门子弟携带的贴身书童,就是随身奴才,须臾离不得。
笔墨纸砚、书籍、银钱、铜镜、梳子、火折子、脂粉、印鉴、牙签耳勺、名帖、虎狼药...等等物什,都需要书童携带。
公子郎君们,要得是潇洒自如,是不会带一包东西的,最多拿一把扇子。
书童不光是如影随行的行李箱,还要侍奉主子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
甚至干那种事...有时也需要拿书童来泄火!
他们既然离不开书童的随身侍奉,很多秘密也就无法隐瞒书童。
所以,书童当然他们最信任的心腹之人。
可是九人想不到的事,在场有好几个书童,早就成为录事寮控制的外围线人。
事无巨细,这几个书童都要定期汇报,相互印证。
可是他们之间,也不知道对方是奸细。
一旦有人撒谎,情报相互对应不上,那就惨了。
在朱寅的那里,王瑞芳等人根本就没有秘密可言。甚至他们所在的大家族,也快没有秘密了。
王瑞芳等人的长辈,也开始列为录事寮的监视对象了。
几人商量了一会儿大事,就开始打马吊(打麻将)。
菊社大佬们,喜欢马吊。
王瑞芳笑道:“输了就记在菊社公账上!?了就是自己的,如此一来,咱们就能尽兴了,谁也不怕输!”
自从菊社成立,王瑞芳等“首脑”的吃喝嫖赌全部走公账,真是不亦乐乎。
挥霍公款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徐宏基有心巴结,很知趣的说道:“我是东道,我要是输了,可不能拿公款,我拿体己!”
说完就吩咐身边的书童,“去给我拿五百两纹银,我今日不怕输!”
溧水之阳。
朱家庄园,稻花盛开,蜻蜓飞舞。
就在王瑞芳等人宴饮、赌钱之际,朱寅等宣社之人也没有闲着。
他们一个个脱了青衿长衫,换上了劳作的褐衣短打,挽着袖子和裤脚,在稻田中除草。
很多朱家佃农,看着下田劳作的读书相公们,神色都是十分新奇。
小老爷真是菩萨啊。
不但用年节赏赐的名义,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没有贵人的架子,甚至亲自下田,帮他们干活。
五月初的水稻,禾叶青青,稻苗秀秀,看上去十分喜人。
今年是个好年景。
朱寅带着一顶斗笠,光着小脚丫,踩着软绵绵的淤泥,手持一柄除草的草耙子,小脸上泥水点点。
可是他却干的很认真。每干一会儿,就会站直了腰杆。
干农活,是真累。
禾苗比他的要还高,稻叶子扫在皮肤上,十分瘙痒。
稻田中,还有蚂蟥、牛虻、蝌蚪、泥鳅之类的小东西。
当然,也有青蛙“呱呱”叫着,一蹦多高。
商阳、顾起元等人没有怨言,都在认真干活。
社主朱寅年仅十一,都在下田除草。他们若是叫苦,岂不惭愧?
这也是宣社的宗旨之一。宣社成员,一定要实干务业,要亲农尚武。
每年,宣社成员都应该下体会农夫之苦,稼穑之难,还要亲近武事,知将士之苦,戍边之难。
否则,就不要加入宣社。
这也是为何豪门子弟出身的士子,很排斥宣社的原因之一。
朱寅干了半个时辰,已经满身是汗。只觉骄阳如火。
忽然小腿痛痒难当,伸手一摸,却是一条吸饱了神童血的蚂蟥。
朱寅捉起蚂蟥,笑道:“水蛭先生,今日饱饮神童血,灵智必开啊,起码能当官儿了。”
“可是在下被你吸了血,今年乡试若是不中,就只能怪你了。”
顾起元等人都是莞儿。再被蚂蟥吸血,也就不以为意了。
年方弱冠的何必说道:“吾家虽然贫寒,然吾年二十,今日才下田亲农,方知父母之苦。”
“雅虎,吾该谢你。”
说完他摘下斗笠,手持草耙,向朱寅肃然行礼。
顾起元擦擦汗,喟然叹息:“我又何尝不是?五岁读书,从此两手不沾阳春水,年过弱冠方知稼穑之难也。小民何其苦也。”
最惭愧的是年已经五旬的商阳,挥泪哽咽道:
“两位贤弟年轻,追悔可及,吾年五旬,却是追悔莫及了。”
“说来真是惭愧啊。吾家也是寒门,不耕无以为食。可是时至今日,竟然第一次下田务农。”
“遥想当年,先父耕田犁地,先母插秧除草,面朝黄土背朝青天,历历在目,犹如昨日。”
“为了让吾安心读书,先父先母不让吾劳作,殷殷期盼,音容宛在。”
“吾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年到天命一无所成。子欲养而亲不待,风木之悲,真是锥心刺骨啊。’
商阳已经老泪纵横,对着朱寅行礼,“雅虎可为吾师,请受我一拜!”
韩尚等人想起父母,也不禁大有感触,都对雅虎行礼。
朱寅带他们下田务农,真是受益良多。
他们能成为读书种子,都是自小读书全家供应。虽然多是寒门子弟,却也很少亲自种田。
朱寅双目含泪,拱手还礼道:“小弟惭愧!不敢当诸位兄台之礼。小弟以为,天子有亲耕之典,皇后有亲蚕之礼,况我辈乎!”
“小弟亲农虽早,可父母早就亡故,颠沛飘零,都不知双亲音容笑貌矣。”
众人闻言,都是神色愀然。
溧水之阳的佃农,见到这群读书相公在田中相互行礼,不禁神色肃然。
可是很快,那群读书相公就继续弯腰干活,干的很认真。
佃农们抬头看看青天,不知为何,似乎天上的白云近了一些,心中安逸了不少。
朱寅除了一大堆稗草,走上田埂,将稗草晒在石头上。
他小农夫般的站在河岸,看着悠悠溧水,对众人说道:
“明日,咱们就在这溧水之阳,射柳为戏,祭祀屈子。”
“无论士子,还是乡农,都可参加。”
几头水牛从田埂上哞哞叫着跑过,在溧水边上喝水。
朱寅看着欢快的水牛,看着劳作的佃农,忽然泪目笑了。
...
溧水之阳的庄园山坡上,桑叶郁郁,笑声满林。
宁采薇也换了一身采桑姑娘的短衣,戴着草帽,挎着竹篮,和一群农家少女一起采桑。
还有不少白发苍苍,腰背佝偻的老妇,也一手拄着荆杖,一手采桑。
阳光透过桑叶,照着她们刻满皱纹的沧桑面容。
其中一个老妇转头,看着宁采薇等人,露出缺齿的嘴巴笑道:
“真好啊。咱们几十年前也这样,可一晃就老了哟。”
跟着宁采薇一起采桑的还有丁红缨,顾红袖、薛素素、嘎洛等女子。
丁红缨调侃着笑道:“宁姨,他觉得你不该来采桑,虎叔也不该种田。”
宁采薇笑问:“却是为何?”
丁红缨吃了一颗桑葚,正色说道:
“宁姨叫采薇,应该采薇才对。虎叔是虎,也不用种田,老虎不吃素嘛。”
宁采薇翻了个白眼,“贫嘴。快采桑吧,你尽吃桑葚了。‘
读过书的顾红袖揪了一把桑叶,又搞了一颗桑葚塞进朱唇里,吟着一首古诗道:
“朝去采桑日已曙,暮去采桑云欲雨,桑叶郁郁寒露眉,桑枝曲曲钩破衣。大妇年年忘蚕饥,小妇忙忙催叶归...朱楼旭日映红妆,不识桑树有罗衫。”
丁红缨听着顾红袖背的古诗,总感觉她是在奚落自己。
可怜她不懂诗,也听不出来。只能哼了一声,道:“附庸风雅,王八念经。”
宁采薇闻言不禁莞儿。红缨虽然不读书,却不傻啊。
可是她刚要说话,忽然目光一凝。
有熟人来了,嘻。
宁采薇抬手一指,对顾红袖道:“你看,真正不识桑树的人来了,还是两个呢。”
顾红袖等人一看,只看两个服饰华丽、身姿摇曳的少女,在几个侍女的簇拥下,提着裙摆姗姗而来。
可是,两个女郎没有上山坡,只是站在坡下,仰头看着郁郁桑林,手搭凉棚。
一个问道:“表姐,她们在做什么?是采桑么?”
另一个轻摇螓首,“我也不知,许是采桑吧。这就是桑树么?倒也好看。”
两女只看了一下,就步步生莲的走上河提。
两道清稚的倩影,俏生生的站在溧水之阳,倒影如画。
两女望着河提下稻田中的朱寅,脆生生的弱弱喊道:
“雅虎!你竟是亲自下田么?快快洗脚上岸吧。”
“嘤!不脏么?你可是君子!”
PS:昨天有人私信我,说喜欢庄姝,哈哈哈!他来真的,说喜欢庄姝。蟹蟹,晚安!明天双方就要对决了,不要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