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一百零五章 谋贼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古代的镜子,是要经常磨的。一断时间不磨,镜子就昏了,模模糊糊的照不清楚。

所以走家串巷的魔镜匠人,也就是乡中各家的常客。他们虽然身份卑微,消息却很灵通。

朱寅想通过磨镜匠、?碗匠、货郎、僧道等江湖人士,在乡村中组建一个情报网。

还有附近镇集上的妓院,也要发展线人。

培养线人,是情报员的看家本领,也是基本操作。

“合作?”方鉴很是意外,他看着朱寅一脸认真的小脸,忽然想起那些青皮对两个孩子的评价:

“朱小儿、宁大脚人小鬼大,年幼歹毒,就是一对坏种,迟早祸害青桥里。”

方鉴不止一次被青皮们欺辱勒索过。

所以,凡是青皮们仇恨的,他就有好感。

能让孔九郎等腌?泼才畏惧的人,肯定很不简单。

“小公子需要小人做什么,直接吩咐便是。”方鉴完全不敢因为朱寅年幼就心生轻视。

朱寅笑道:“大哥客气了。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定期向你打听一些事情。要是有和我家有关的事,也能随时来提醒。”

“就算没有重要的事情,我也定期每月支付三钱银子。若偶然有重要消息,再额外支付五钱,一两、二两不等,若消息十分紧要及时,起了大作用,我就支付更多。”

方鉴顿时有点激动了。

就算没有重要的消息,每月也定期支付三钱银子啊。

他每天早出晚归,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如此辛苦,一月也就挣半两银子。

要是能合作,他每月的进项,就能达到八钱啊。

多了这三钱银子,妻儿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朱小公子,此言可是当真?”方鉴患得患失的问道,两只手在衣服上一阵擦拭。

朱寅点头道:“当真。咱们先定一年的期限。一年期满或许就结束了。不过你要保密。要是有人知道你定期向我通知消息,咱们的合作就自然中止了。”

“好,小人答应!”方鉴哪里会拒绝?

“小公子放心就是,我不会让人知道此事。知道了还不都防着我?小人就是上门磨镜,都不方便了。”

朱寅闻言点头,方鉴果然是个聪明人。

一个聪明人混到这一步,显然是政治上遭到了清算。

实际上,隆庆帝并没有刻意清算方家。就算他的生母杜妃和孝烈皇后有矛盾,他继位时孝烈皇后也死了很多年。

又能有什么深仇大恨?

隆庆并没下旨打击方家,只是将方皇后的灵位,迁出了世宗庙,送到了偏殿而已。

可如此一来,好像释放了某种信号,地方官就层层加码,将隆庆的意思无限放大。

到了方家所在的青桥里,就变成了一场高压的政治清算。

青桥里的大户们联合起来,瓜分了皇后娘家的土地和产业,将原本显赫无比的皇后娘家,整的家破人亡。

但这多半不是隆庆的本意。

方鉴站起来拱手道:“小公子、小娘子看得起小人,这次磨镜子的钱,小人就不收了。”

竟是十分乖巧。

“那可不成。”朱寅笑道,“磨镜的工钱不但一文不少你,那三钱银子也提前支付给你。”

方鉴眼睛有点湿润了,“小人知道,这是小公子心善,有心帮衬小人。小人就不谢了。”

他忽然想到家的家族秘密。那是当年孝烈皇后留下的秘密,关系甚大。可惜这些年他只能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如果这位朱小公子真有能耐,又很可靠,那他这个秘密是不是有机会说出来了?

朱寅和宁采薇多少有点同情方鉴。

此人也就二十左右,他出生时方家已经被清算了。方家的荣华富贵,他一天也没有享受过,可是方家的代价,却要他来背负。

当年青桥里出了一位皇后,那是多大的荣耀?

村里的路修的这么宽这么长,都是整块的青石铺地,驿站修到村口,这不都是皇后的恩泽?

光是这条宽敞的村道,宁采薇的糖果厂将来对外运货,也能方便很多。

当下,朱寅请方鉴进入大院去磨镜子,还吩咐上茶,又上了一盘秋梨,一盘月饼。

方鉴不由更是感动。他还是第一次在客人家中,受到过这等优待。

朱寅和宁采薇也坐着小杌子,一边观摩方鉴磨镜子,一边打听村子里的事情。

实际上,朱寅等人搬到本村也就大半个月的工夫,对本地的情况了解的不多,也就是走马看花。

要是光看官府的户籍黄册,青桥四里也就是四百多户。

可那是国初的老黄历了,官府却沿用至今,很明显不是因为蠢。

随着鉴越说越多,朱寅也对本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桥里二百多年下来人口繁衍,如今已有一千多户,六千多人,是南京城郊有名的富庶大村。

这种大村,势力盘根错节,豪绅宗党林立,就是一个微型的复杂世界。

作为外来人,朱寅要想在村中崛起,势必要受到本土势力的排挤和打压。

除非,他能老老实实的当个没有存在感的村民,服从村中的既有秩序,不折腾。

那可能么?

方鉴的介绍,比上次赵婵儿的介绍仔细的多。

很多赵婵儿不知道的事情,他也知道。

青桥里是大村,也是淳化乡的中心地带,寺庙、道观、尼姑庵都有,很多事情,都和这些出家人有关。

比如张家大公子可能和静香庵的尼姑有染,青云观新来了一个游方道士,东山寺可能留宿女香客等等。

从方鉴口中说出来,很多都是乌烟瘴气的事情。

比如村中社学的宋老学究,因为好酒如命,让学童们带酒给他喝。

刘家请来了一个卖虎狼药的天竺胡僧,待若上宾。

昨夜里有人在磨坊通奸,被抓了现行,奸夫反而逞凶,打死了苦主。

这些破事,朱寅不太关心。

不过听到尼姑,朱寅就有点无语了。

因为明朝,是严控妇女出家的。从明初到嘉靖朝,历代皇帝屡次严禁女子出家为尼。

嘉靖帝更是数次下令尼姑改嫁还俗,严厉禁绝之。

女子出家为尼的条件极其苛刻,等同于严禁,这是大明既定国策。

然而,就在这留都南京城外的乡村,堂而皇之的存在尼姑庵。

这足以说明,皇权早就失去了对基层的控制。

皇权已经无法撼动基层的生态了。你下你的圣旨,我当我的尼姑。

至于能管控基层的豪绅阶层,对皇权也是阳奉阴违。

否则若是张、刘、王这样的高门大户遵守国法,本地哪里会有尼姑庵?

说明这些皇权的受益者,已经站在皇权的对立面了。

不过也有朱寅关心的事情。

比如,张家出海的商船,又增加了一艘卖白糖的船,是跑日本的。

三日前,接生婆给张家一个小妾接生失败,一尸两命。结果接生婆昨晚屋子着火,一家几口全部丧生火海。

王家新聘请的护卫长,据说是十人敌,人称龚教头,方鉴亲眼看到他在王家大院,徒手放倒一群家兵,没有一合之敌。

刘家大公子刚参加完国子监季考,据说成绩优异,明年乡试多半能中举。

还有就是,东山寺要卖一批度牒。

朱寅听了,又很无语。

明朝僧人要想出家,本来必须通过度僧考试。考中之后,才颁发度牒,否则不得出家为僧。

度牒很难考,十年考一次,难度超过考秀才。而且建立僧籍制度,规定全国僧人不得超过三万六千。

这其中很多还是藏僧。没错,密宗藏僧同样受到明朝的严格监管。

度牒是考的,不是买的。

结果成化、弘治、正德三代佞佛崇佛,僧团势力急遽膨胀,大肆侵占田土,招纳失地农民为佃农,寺庙大地主遍布全国,遂势大难治。

影响更深远的是,三代佞佛使得藏僧势力暴涨,导致明朝再也无法控制吐蕃。

以至于后世误以为,明朝从未控制过吐蕃。

嘉靖帝之所以宠幸道门,很大的考量是扶持道教制衡佛教势力。

可是如今,原本严格考试才能得到的度牒,也像宋朝那样,公然买卖了。

度牒和前朝一般,也成了货币。

而且算是硬通货。作为“纸币”,度牒比大明宝钞坚挺的多。

按照市价,每张空白度牒,隆庆时价值六两白银。

因为万历七年,张居正禁止朝廷再卖度牒,导致民间空白度牒价值上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系统开始!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系统开始!
【情报1:批发市场门外的垃圾桶内,有一个可以扫到价值4399元iPhone手机的冰红茶瓶盖儿!】【情报2:城中村村口的垃圾桶内,一件浅绿色女士羽绒服的夹层内有一块儿价值13300元的浪琴迷你黛绰维纳系列女士腕表!】【情报3:你吃饭的搪瓷盆,未来一周即将迎来一波泼天流量,价格暴涨!建议囤货!】【情报4:城中村胖哥海鲜烧烤摊水箱里的椰子螺内蕴含一颗价值12万的美乐珠!】【情报5:某支付软件下午14点
97忍
我,修仙大佬强亿点怎么了
我,修仙大佬强亿点怎么了
「摆渡人+无cp+副本故事+灵气复苏+修仙+无敌」活了几千年的修仙大佬云渺为了寻找身世主动当起了摆渡人,为恶鬼超度。恶鬼有怨,有恨,有念。她兢兢业业,心如磐石,却始终找不到身世之谜。直到有一天……玄门..
白菜
暗影追风
暗影追风
人人皆是主角[命运是一条无尽的因果链条,万事皆因此而赖以生存;世界本身的发展也遵循着这一准则与因果关系,存在我们的心中的恐惧才是最大的祸害暗影追风]…
独e
半岛:开局被人气偶像当成渣男
半岛:开局被人气偶像当成渣男
时隔七年,白顾言再次来到半岛。时间催生出了许多变化,可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被误会成一个渣男。而他更没想到的是,一场以“渣男”开场的重逢,最后会谱写出一段“监守自盗”的故事。…
我家有草莓园
都重生了还当什么特种兵
都重生了还当什么特种兵
前世作为特种部队的传奇,陆地猛虎、深海蛟龙、空中雄鹰,却因一纸转业申请潦草收场。重生回到入伍军列,谭瑞撕碎命运剧本。quot;去TMD肉身成圣!99A主战坦克不比95步枪香?quot;当拥有顶…
天棒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