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m.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7章山枇杷(第2/2页)
村里的人听说这事,都围在村口看热闹,大多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思,议论着段娘子怕是要白跑一趟。
几个后生跟着段娘子到了山上,看着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枝头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果子,风一吹,果子轻轻晃动,看着就喜人。
“段娘子,这么多枇杷,真能卖钱?”一个后生一边摘枇杷,一边忍不住问。
段娘子往竹筐里装枇杷,笃定地说:“肯定能!江老板不是那种说话不算数的人,等咱们把枇杷送去,你们就知道了。”
几人手脚麻利,没一会儿就摘满了两大筐枇杷,足有一百多斤。
段娘子带着后生们,扛着枇杷往桃源居去。
江茉听到动静,从里屋出来,见他们扛着两大筐枇杷,笑着道:“辛苦你们了,快进来,咱们先称重。”
荔枝拿着秤过来,将枇杷倒在竹筐里称重,一边称一边记。
“第一筐五十六斤,第二筐五十七斤,一共一百一十三斤,三文钱一斤,合计三百三十九文。”她从钱袋里拿出三百三十九文钱,递给段娘子。
段娘子接过钱,又把之前的定金拿出来。
“江老板,这定金我先还给您,等后续摘了更多枇杷,咱们再一起算。”
江茉笑着摆摆手:“定金你先拿着,后续的钱按次结就行。你们要是摘得多,直接让人拉过来,我让伙计们帮忙卸货。”
几个后生看着手里的钱,眼睛都亮了。
他们平时上山砍柴,一天也挣不了几十文,这一上午摘枇杷就挣了这么多,比砍柴划算多了!
回去的路上几人脚步轻快,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没想到枇杷真能卖钱,江老板真是个实在人!”
“是啊是啊,走走走,咱们快去多摘些过来!”
趁着现在人少,一会儿全村都知道了人多了就摘不到多少了。
回到村里,段娘子又把在桃源居的事说了一遍,村里人顿时炸了锅。
之前打趣段娘子的妇人凑过来,拿起钱看了看,又问:“真能卖三文钱一斤?没骗我们吧?”
“当然没骗你们!我们亲手摘的枇杷,亲手拿的钱,还能有假?”
后生笑着说,“江老板说了,有多少收多少,咱们摘多少她要多少!”
李老见是真的,赶紧召集村里人。
“大家都听好了!江老板收枇杷,三文钱一斤,想赚钱的,现在就扛着竹筐去山上摘,摘多少有多少!”
不少人都动了心。
家家户户找出竹筐、麻袋,大人小孩齐上阵,一窝蜂往山上跑去。
原本冷清的山路上一下子挤满人,大家叽叽喳喳聊着。
“往年这枇杷烂在地里都没人管,今年竟能卖钱,真是老天开眼了。”
谁不喜欢多一笔银子呢,这跟白捡有什么两样?
“可不是嘛!我家小子正愁没钱买笔墨,这摘几天枇杷,就能凑够钱了!”另一个妇人接话道。
大家手脚麻利,有爬树摘高处的果子,有的在树下捡掉落的果子,有的负责把摘好的枇杷装袋,忙得不亦乐乎。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村里人都扛着满满的枇杷回来了,家家户户院子里堆满了枇杷。
李老组织人清点,全村一共摘了两千多斤枇杷。
第二日一早,李老和段娘子带着人,推着枇杷往桃源居去卖。
江茉早就让人准备好了秤和钱袋,开了桃源居后门收货。
荔枝和鸢尾忙着称重、记账、给钱,不可开交。
段娘子心里乐开了花。
她当初只是想给江茉带些枇杷尝尝,没想到竟给村里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
江老板真是活菩萨啊。
这一忙就是半天过去,鸢尾望着一院子枇杷,一时无言。
先是红薯,后有土豆,现在是枇杷。
自家姑娘怕是把桃源居当成粮仓了?
那些土豆在地窖还没吃完呢,她瞧着有些都生芽了。
这些枇杷瞧着可不如土豆耐放。
鸢尾忧心忡忡。
所幸江茉没让她忧心多久,等桃源居客人少了,就着手准备做枇杷。
江茉看着后院堆得小山似的枇杷,先叫鸢尾和荔枝把挑拣的活儿安排下去。
烂果、裂果单独挑出来丢掉,过小的果子留着熬枇杷水,只有表皮光洁、果肉饱满的,才分成两拨,一拨装在陶盆里备用,另一拨倒进大竹筛,放在阴凉处沥干表面水汽。
“小舟,熬膏的砂锅先架起来,糖按枇杷果肉的七成重量称好。”江茉叮嘱孟舟。
孟舟应着,把称好的糖倒进砂锅,又加了小半碗清水,点火慢慢熬煮,整个人神采奕奕。
他还是第一次做这种果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学。
糖在水里渐渐融化,泛起细密的泡泡,甜香先一步飘了出来。
鸢尾把沥干水的枇杷端了进来,江茉挽起袖子,拿起一个枇杷,指尖捏住果蒂轻轻一转,再顺着果皮划一道小口,雪白的果肉就完整剥了出来,去核后丢进另一口陶盆里。
“剥枇杷时动作轻些,别把果肉捏碎了,熬出来的膏才够细腻。”江茉一边示范,一边跟几个丫头说。
丫头们跟着学,起初还会把果肉捏烂,练了几个后也渐渐熟练,陶盆里的枇杷肉很快就堆得满了。
等糖完全融化成糖浆,孟舟把火调小,江茉将枇杷肉缓缓倒进砂锅里。
果肉接触热糖浆,发出滋滋的轻响,清甜的果香混着焦糖香,瞬间填满了整个后厨。
“得用木勺不停搅,不然底下容易糊。”
孟舟就拿起长柄木勺,顺着一个方向搅动,枇杷肉在糖浆里慢慢变软,渐渐化成泥状,颜色也从雪白变成了浅黄。
江茉守在砂锅边,时不时尝一口膏体的甜度。
“再加点糖,枇杷本身的酸度得压一压。”
孟舟依言添了些糖,继续慢熬。
这熬膏的活儿最磨人,火不能大,搅不能停,一熬就是两个时辰。
直到砂锅里的膏体变得浓稠,木勺舀起来能拉出细长的丝,江茉才点头:“可以了,灭火焖一会儿。”
这边枇杷膏刚焖上,江茉又转到后院,盯着另一拨枇杷。
这是要做枇杷蜜饯的。